第 1 节 管理就是做好一系列决策(第1页)

你好,欢迎来到《管理能力 21 天训练营》,我是何川。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正式进入 21 天的打卡学习。整个训练营分成 4 大模块:

模块一:管理常识

模块二:目标管理

模块三:资源管理

模块四:行动管理

首先,我们进入模块一,管理常识。

管理常识有很多,但我认为,有 5 点常识,对现实工作影响最大。当然,必须说明的是,这些常识绝非我原创,而是吸收前辈老师们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陈春花老师的《管理的常识》,让我对管理工作的理解更深了。

这节课,我们先讲解第一点常识:

管理,就是做好一系列决策。

知识点一:没有不需要管理的员工

大概从 2014 年开始,国内的互联网创业氛围达到高潮。稍微有点想法,经历靠谱一点的创业者,都能拿到投资,我就是上一波互联网创业的幸运者。

记得当时,有一篇演讲文章很热,标题是《小公司最好没有管理,一定要做减法》,作者是晨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小米公司的早期投资人刘芹先生。

这篇演讲之所以很热,是因为其中的核心观点被很多人认可:

小公司最好没有管理,

一定要做减法,

不要找需要管理的人,

要找有自驱力的人。

现在回想,我当时对这篇演讲的观点,也是非常认可的。创业嘛,大家都想快点把公司做大,所以,都把商业模式和市场看成了最重要的事。

然而,随着公司经营的深入,我才明白,最难的并不是商业模式,而是带出一支好团队,打赢一仗又一仗。于是,我开始反思一连串问题:

真有可以不用管的员工吗?

只要找到有驱力的人就够了?

小公司真的可以没有管理吗?

为什么很多自驱力强的员工也离职了?

原来,是我理解得太简单了。

刘芹先生说,小公司最好没有管理,并不是一点都不管。而是先把事情想明白,把规则定清楚,然后找到有驱动力的员工,让他们去施展发挥。

要知道,刘芹投资小米,创始人可是雷军。虽然小米是一家创业公司,但雷军自己做过多家上市公司,他早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佬了。

然而,大部分管理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