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管理能力 21 天训练营》,我是何川。
时间很快,我们已经来到本次训练营的最后一节课。整个训练营,我们都在反复强调一条最基本的管理常识——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
这背后又有两个贯穿始终的任务:
一、降低下属的工作难度。
比如,我们在第一个模块,讲到的第 1 点管理常识——管理就是制定一系列决策,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第 5 点管理常识——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获得资源。都是为了降低下属的工作难度,提高下属的绩效。
二、激发下属的积极性。
比如,我们在第一个模块,讲到的第 3 点管理常识——管理就是把人和事做到充分结合,人是管不住的,要在管事的过程中关心人、尊重人。第 4 点管理常识——管理就是让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持续统一。都是为了激发下属的积极性。让下属获得认可,获得鼓励,让下属找到内心的动力。
这节课,我们谈一谈:如果通过一对一沟通,有效提升下属的积极性。
知识点一:人是很难改变的
想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先弄明白,员工的积极性需要哪些前提。在我的理解中,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主观意识和外部环境。
所谓外部环境,主要由公司和团队负责人的管理水平决定。包括岗位职责是否合理、激励机制是否清晰、晋升空间是否明确等。
我们可以使用上节课讲过的 5 个问题,进行测评,具体如下:
1. 日常工作流程
2. 关键工作方法
3. 阶段工作目标
4. 协作和汇报关系
5. 岗位奖罚措施
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就说明我们为员工提供的外部环境,是有竞争力的。
这时,我们就要把注意力放在挖掘和理解员工的主观意识上。
所谓主观意识,就是一名员工对自我成长的期待,和对自身行为的认知。
比如, 一名员工,希望通过 2 年时间,成为公司的年度优秀员工,这就是对自我成长的期待。这样的员工,具备强烈的进取心,我们只需要帮他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比如给他更大的空间和授权,给他更高的标准。
再比如,一名员工总是迟到,但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反而总是找理由解释。这就是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当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