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节 宋词——难以言宣:李清照《声声慢》(第1页)

今天谈宋词的无言之美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情到深处,愁到极点的时候,不但欲说还休,还干脆否定了语言通情达意的功能。词人明白道出自己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受,相对的他应该也认为读者也不能理解他的情况。这种对语言沟通功能彻底否定,那是一种极深的痛苦,使人陷入十分无助的状态。今天要和大家谈的主题就是这样的一种难以言宣的情绪,介绍的词人是李清照,她的代表作《声声慢》最能表现这种无言之感。

王灼《碧鸡漫志》评易安(李清照字)词说:「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这个评语可见出李清照善写女性的心情。我们过去读男性作家所写的相思怨别之情、生离死别之叹,很多是模拟女子的心境,虽然都写的哀怨动人,但都不如李清照以女性的心情写自家的感受,来的真切深刻而生动。李清照写的词是个人的真情实感,既兴逸又凄怆,充分展现出一已之才情与一生的际遇。

前面介绍易安词提过,她有「闺房之秀,亦具文士之豪」,就是说她兼有女子的锐感与深情,以及男性作家那样豪宕的逸兴与笔调,因此词风既灵秀又沉健,具体呈现了词体特有的跌宕之姿。余光中在《亦秀亦豪的健笔》一文中分析张晓风的散文说过的一段话,可以借来形容李清照的词。余光中说:「她的文笔原就无意于妩媚,更不可能走向纤弱,相反地,她的文气之旺,笔锋之健,转折之快,比起一些阳刚型的男作家来,也毫不减色。……这枝笔,……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一点刚劲。」

李清照那一份豪情就是一种坚韧的生命力,表现在文学上就是一种不甘于平反,勇于创新的力量。这一份创造的勇气,它至老不衰。李清照善于体情,也长于言愁说恨。她的情词往往用词平浅、精妙简约、跌宕有致,语意含蓄蕴藉,却有着无限哀伤凄婉之情,层次曲折有味,可以看出她细腻的心思,入微的观察和绝妙的才情。

譬如《如梦令》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剪梅》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醉花阴》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临江仙》说,「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或者《武陵春》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些词句一读便知是好言语,不需明是怎样的愁,只用景色的对比与映衬外在的动作,简单利落的在笔意转折之间,就能够呈现出她心中的哀怨情愁,灵动又感人。这是作者深于体情的特质,又善于表达的能力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