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节 宋词——闲逸与清欢:程垓《小桃红》苏轼《浣溪沙》(第1页)

前面和大家谈过,词里纯粹写闲适心情的词并不太多,十之八九都是写伤感的情绪。就是说,即使有表面写生活的闲趣的,也往往是闲而不适,似旷达而实悲郁,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在词中看见词人认真面对生活的态度,看见他们努力摆脱悲哀的积极想法,看见词里依然有着正向的力量。

正如前面两集所言,闲适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人生态度。那么,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才能有闲适的心情呢?闲适的心很少是天生的,它通常是人们经过一番历练后,所向往的一种心境。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就是先要认真面对人生种种问题,勇敢的去承担,进而不断的反省深思,真诚的面对自我,忠于自己的性情与感受,为其所当为,不强求也不委屈自己,才能得到心灵的自由,才不受时空环境的限制,而展现出比较开朗、阔达的人生观。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什么是旷呢?郑骞先生《漫谈苏辛异同》中,有很精彩的论述。他说:「旷者,能摆脱之谓,能摆脱固能潇洒,这是性情襟抱上的事。胸襟旷达的人,遇事总是从窄往宽里想,写起文学作品来也是如此。」根据郑老师这一段话,旷就是一种由窄往宽处去想、去写的意境。能「旷」的人才容易得到心灵的自由,才能领略闲情。

东坡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意思是一切自然界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属于谁的,只要你有闲心闲情去欣赏,你就是整个大自然的主人了。真正的闲适,就是能身闲,又能心闲,这样就能游心于物。

前面介绍过东坡的《临江仙》不是说要「忘却营营」吗?人要获得心灵的自由,就得摆脱纷扰的杂念,不汲汲于功名利禄。能忘才能游,身心才能得闲,能闲才能关照万物,无入而不自得。我们在悠闲享受生活,品位生活,不但让自己身心舒畅,更能体会人情的美好,感受到人间最恬适的乐趣。

今天的主题是「闲逸与清欢」,「闲逸」是悠闲安逸,「清欢」意思是清雅恬适之乐,指心灵上的一种清幽闲适的欢乐。我们都知道词的情节发展有着一种随乐音往前推进的模式,今天要谈的闲逸和清欢,不是要分析它是什么,而是要看词人如何在词中展现和领悟这些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