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不醒」,那是认清别离的事实后,所采取的不得已的方式。今天要介绍的「珍重眼前」,也是经过一番思索后,顾虑到别人,自觉不应扩散自己哀伤的情绪,较理性、正向一点面对离愁的态度。
之前谈论宋人化解时间忧虑的方式的时候,其中谈到了一种就是「珍惜当下」,与今天的主题颇相似。因为时空本来就是相对的概念,不过这一次不是从时光流变的角度着眼,而是就空间隔分的概念,来看词人在面对离别那一刻,和别后思乡的时候,所做出的一种排遣的方式。上一集曾引入晏殊《浣溪沙》词中的三句来佐证他在《玉楼春》词的「不如沉醉」的态度。其实晏殊的《浣溪沙》整体的表现不止如此,他有相对理性的论辩,思前想后,而又豁然接受当下的那种心情。我们来看他的整首《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词的上片三句上一集已有介绍,这里就简单复述一下,重点在下片。
「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就是一晌,又作一刹,片时的意思。「年光」即年华,一年中的芳华,指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那就是春光了。这一句是说春光短暂,生命也是有限的。人生虽有限,如果一辈子都过得幸福,无忧无虑的也许就没有什么遗憾。可是在这短暂的一生当中,不如意的事却十之八九,成败得失在所难免。而且,生老病死的历程,夹杂悲欢离合的情绪,人的心情很难都保持平静,总会有高低起伏的时候。而这些当中,离愁别绪最是令人难以承受的痛,因为「人生自是有情痴」。
所以晏殊的词的第二句就说,「等闲离别易销魂」。「等闲」是平常的意思,也有随便、无端之意。人生苦短,为欢几何?难怪平常随便就发生的离别,就足以令人黯然神伤,难过不已了。江淹《别赋》早就说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谓「魂」是指人的内心的精灵。心魂相守是最好的精神状态,然而守在体魄里面的精魂,却会在几种情况之下消散于外,造成神不守舍,失魂落魄的现象。酒醉、病重、做梦,或者悲伤,或者思虑过度,都会让人的精神与体力失去平衡,容易丧失理性,难以管束那体内的魂。离别时因为难分难舍,情绪因过度刺激而神思茫然,仿佛魂将离体,所以用「销魂」来形容那个时候悲伤、愁苦,难以自持的情状。
秦观《满庭芳》词说,「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李清照《醉花阴》说,「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