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适逢七夕佳节,我们也应个景,讲讲与七夕有关的宋词。
说到与七夕有关的宋词,大家脑海里第一反应是什么?没错,便是秦观的《鹊桥仙》。要说这词牌也是应景,甫一诞生,便是咏牛郎织女相逢之事,始于欧阳修「鹊迎桥路接天津」之句。
这首词的内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表明了秦观对爱情的态度。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也算是四学士里词名最大,写得最好的。他被称为古之伤心人,听这名号便知秦观的日子过得凄苦,更有许多情事寄托词中。这首鹊桥仙便是其代表作。
但也正因为秦观的《鹊桥仙》与牛郎织女传说的声名太大,加之今天风俗演变,让很多当代人对古时七夕有了莫大的误会。
现在人们的观念里,多以为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可不嘛,到了七夕,许多情侣都买巧克力,买花,买蛋糕赠送心爱之人。许多酒店餐馆生意都火爆起来。毫无疑问,到了今天,情人节与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高度契合,成了情侣约会的好时节。
但上两期我们讲元夕也说了,元夕,才更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情人节。在那元夕,原本门禁森严的古人金吾不禁,女孩可出深闺,恣意玩乐,自然成了幽会的好时节。但七夕却不是如此,秦观这首《鹊桥仙》咏的神话故事里的牛郎织女,却不直接涉及凡间的风俗人伦。不直接涉及,却不代表没有侧面涉及。
我们来看看第一段: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这词里说的是轻盈的云彩在空中变幻,星星传递着别离之恨,牛郎织女星在遥远的银河之间悄悄相遇了。这句词虽然主要写牛郎织女的度过银河相会,但其中的意味有很多可以咂摸的地方。
头四个字,纤云弄巧。注意这个弄字和巧字。是谁弄?为什么用巧?
这里不得不提到织女的身份,在很早以前,古人便对星宿有着原始崇拜,认为不同的星星司主着人间的不同事物。而这织女星,星如其名,主掌着妇女的织巧。纤云弄巧,云或朝霞被比作锦缎,被织女的巧手织成不同的样子,这就说得通了。
由此引出一件事,七夕节的别称,七夕节又有乞巧节,女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