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如果被拒绝,你该怎么办?(第1页)

拒绝,建立信任的门槛

有人说信任是双方的,毕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实际上,在我们说这句话的当口,已经把对信任的责任和影响力推给了对方。

凡是坚信「信任是双方」的,都会有这样的逻辑:我是信任他的,可是他的做法不值得我信任。

真正的信任关系,实际上是靠单方的努力:首先让自己值得信任,同时也敢于信任对方。

信任如果就是打开彼此的心门,那么第一步就要跨过对方的门槛。

信任的门槛是什么?

门槛是登堂入室的必要条件。不经过「拒绝」这道门槛,我们自以为得到的信任都是虚妄的假象。世上最失败的不是被对方拒绝,而是连被拒绝的机会都没有。

客户拒绝是一个概念,应该放在具体的场景中去讨论,才会有效。因为我们需要提出三个问题:

  • 客户拒绝的是谁?
  • 客户拒绝的是什么?
  • 客户拒绝与我要的业绩是什么关联?

有时候,客户拒绝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角色,或者一个标签。就像我们接到陌生电话,问我们需不需要贷款,我们会直接挂电话以示拒绝。

既然客户很可能不是拒绝你,而是拒绝他头脑中的角色或者标签,那么任何客户都可能会拒绝。

也就是说,客户拒绝的不是你说的事情或者产品,而是拒绝在那个场合与你互动。

我们在交往中会经常犯的两个错误是,要么夸大自己的知晓率,要么缩小。可见知人难,知己更难。

怎么做才能高效应对拒绝呢?

客户拒绝的情境,有三个管理的方向:

  • 提前防止拒绝,通过制定合适的目标;
  • 现场反应,通过预测客户的拒绝;
  • 主动引发拒绝,把客户沟通引向深入。

不要给客户拒绝你的机会,听起来就是一句废话。这当然不是说要蹲在墙角不敢出去,而是设定合适的目标。我们受到拒绝的根本原因,是对与客户接触的目标设定不当所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