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为什么过于乐观反而不好?(第1页)

不排除彼此信任的双方也有相互拒绝的时候,总体而言,当遇到拒绝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在提示我们与信任之间的距离;同样,遭到质疑,也是一种距离的提示信号。

那么,当人们对我们的产品或者提议怀有热切的期待时,是不是信任关系就算唾手可得,甚至已经算是一种信任了?

我们今天来聊聊构建信任的第三个障碍。这是第二课第三讲:当心过于乐观。

  • 我们学习了一堂课,本以为能够解决一揽子问题,结果没有;
  • 我们读一本书,本以为无知领域变得更少,不料未知领域竟比以前更大;
  • 我们掌握了一套技巧,以为从此可以无忧,结果连使用的机会都没有;
  • 遇到一个行业大咖级专家,本以为自己的问题迎刃而解,结果仍然需要自己一点点去做。

人们都知道痛恨标题党,可是为什么仍旧层出不穷?

「标题党」会不会因为我们的讨厌而减少?或者,知道了那是标题党,我们是不是可以避免受到影响?

可能正相反,我们越是痛恨标题党,越是说明我们容易受到标题党的影响,说明标题党对我们有着极大的诱惑。

过于乐观,看似比拒绝和质疑更积极,但是对信任的破坏力更大,只是更隐蔽。所以,我们需要当心,更不要过早喜形于色,不要过早庆贺。

如果你被拒绝,对方从拒绝到接受的转变可能就在一念之间,毕竟不知者不怪嘛。很多时候,拒绝没有经过大脑,那是旧脑的职能范畴。

如果你被质疑,对方转变态度的机会也不小,只要对方「看到」更全面的图像,转变可能也只是在一念之间。

质疑,的确是经过大脑的,但是只要提供对方思考的资料足够多,对方不难消除质疑。

唯独过于乐观,如果没有及时干预,一旦失望就可能是不可逆的伤痕,再难修复。过于乐观是通往信任路途上的暗礁,需要及时发现提醒和处理。

我们本能地寻找那些已经被证明的方法,可是难以甄别其中的真伪。最直观的办法就是看成果与方法之间的关联度。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假借成功人士进行说教,为什么那么多人吹嘘自己的巨额外财,为什么很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