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 利害」与建立信任的关系?(第1页)

信任关系就是一场马拉松。经过前面三讲,就算是跨过了信任的的三个早期环节,为建立信任关系清扫了基本障碍,今天我们开始第二课的第四讲,信任从缔结利害关系开始。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迎来接纳阶段了。「接纳」才算是可以进入实质性的交流阶段,也算是「入门」阶段,就是进了门了,不再站在门外说话了。

什么叫实质性的交流?

就是不再客套,开始实话实说。在这之前不能实话实说吗?

可以,实际上也有很多人,尤其是销售人在没有准备到这个阶段的情况下,就开始实质性的交流,绝大多数情况下,效果都不会太好。对方一句「我们考虑考虑」,再也没下文了。

实质性交流,包括关键信息的交换。比如客户需求,产品介绍;合作的条件,比如价格,包装,保证等等;相互释放隐藏的信息,比如还有没有隐性花费,有没有安全隐患等等,这种交流,不再温文尔雅,而是更加直截了当。

在实质性的交流阶段,有三个问题是绕不开的,虽然这三个问题往往在吵架中才容易出现。这三个问题,是我们和对方交流的时候,时时都要提醒自己回答的。

  • 我是谁?
  • 我想干什么?
  • 我凭什么?

看起来是三个问题,其实是连在一起难分彼此的。仔细想想,「你是谁」「你干嘛」「你凭啥」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在寻找建立利害关系的切入点。找不到这个利害关系,就容易绕很大的弯子。

对于人际关系,恐怕是最容易误解的地方。国外人总笑话中国人最讲究关系,殊不知他们自己也都是关系的产物。很多公司内部也不刻意强调关系的重要性,总想和合规拉开距离,他们更喜欢依靠学术或者专业。

真正的关系都是从利害关系开始的,再好的关系没有利害就只是客套。

什么是利害呢?

就是利益和风险。关系双方要么利益与共,要么风险共担,要么兼而有之,否则就谈不上关系,充其量就是熟悉而已。

与一个人有利害关系的人越多,那么这个人的重要性可能就会越大,或者说局面越大。生意,不遗余力地建立与周围人的利害关系,才是左右逢源的基础。这也提醒我们,心里装的利害关系越多,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