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讲,我们谈到预先设定结果的重要性,其实不只是承认其重要,而是要成为习惯,这也是超越均势,形成优势的重要习惯。
可是,有人提问说,不用界定结果啊,因为老板的要求本身就是结果,为什么还要费劲去自己界定呢?他说:「我下季度的指标 450 万,这还需要界定什么?」果真不用界定吗?我们看看这段与教练的对话:
销售人:我下季度的指标 450 万,还需要界定什么结果?
教练:这 450 万会有多少个产品来完成?每个产品贡献的百分比是多少?
销售人:这还没有详细算。
教练:这些指标会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客户完成,每个类型的客户贡献百分比多少?
销售人:这个也还没来得及算。
教练:这么说,也没有细算这 450 万在不同区域的分布,也没有算投入资源的占比了,对不对?
销售人:是的。
教练:以上问题就是在界定结果,这样做,可以指导自己的精力该如何分布,资源该如何分配,投入的重点该如何确立。
通过这番对话,销售人会怎么想?对于结果是不是会有一进步的认知?这对结果的实现是有一定帮助的。
当然,无论如何界定结果,还是需要「人」来购买的。如何让这个结果发生呢?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议题,这是第三课第二讲:谁应该购买。这也是在进一步描述预期的结果。
任何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人,确切地说,离不开正确的人。不管是哪一类,我们都需要进一步界定谁是理想购买者。
理想的购买者
任何产品或者服务,我们首先要描述理想的购买者。比如我们销售一款手表,那么适合这款手表的是戴表的人,还是不戴表的人呢?
如果我们的选择是不戴表人群。这个时候,不戴表的人有几种类型呢?
年龄上有太小不适合的,经济上有太穷不戴表的,性格上有不喜欢戴表的,工作性质上有不宜戴表的,还有其他没有明显原因不戴表的,以上几种类型的人都需要给出不同的理由让他们戴表,哪一种理由是我们这款产品给得出的?
如果我们选择的是戴表的人群,那就是替换他们现有的表,给他们替换的理由是什么呢?
有人戴表是为了时间,有人戴表是为了彰显个性,有人戴表是表达情感,有人戴表是某种象征。总之,每个人戴表都在表达自己的意图,我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