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 业绩增长的规律,你知道吗?(第1页)

这一课到现在为止,我们讨论的是如何设计期望的结果,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购买之后的状态,如何找到理想的客户和大客户,如何分析客户的数量与结构,以及如何洞察客户的决策过程与决策依据。

除此而外,还需要掌握业绩出现的规律,以及不同阶段所出现的目标客户的行为特点,从而预见并驾驭销售业绩从「发生」,到「增长」,再到「爆发」的规律。

为此,我们先看一个营销领域早期的研究结果,这个结果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被广泛地接纳和传播,有着很深的影响力。

这个研究的核心部分是,对于任何一款畅销的产品,总有这样五种人群的存在:创新者,早期接纳者,早期大众,晚期大众以及落伍者,至于他们各自的特点,顾名思义来理解就好了;

他们占有的比例分别是 2.5%,13.5%,34%,34%,16%,试想一下,这些客户分类和比例对于今天的销售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于管理业绩阶段性特点,又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这一讲的主题,即购买的发生-增长-爆发曲线。实际上是业绩增长的规律,这是第三课最后一讲。

消费者角度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五个阶段,或者说这五类人群,我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 如果你碰巧正在使用苹果手机,你还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吗?申明一下,举苹果手机的例子,只是随机找一个方便的日常消费的例子而已,千万不要从广告,或者民族的角度去进一步引申。
  • 我本人是从 2011 年上半年从黑莓换成 iPhone4 的,记得当时还给了自己不少理由。回想起来,这个转变的实际发生,是因为身边有人用 iPhone 3,所以对这款手机有了初步了解,加上有一位资深的培训老师总是分享使用苹果手机的某些功能,比如跑步,笔记之类,于是稀里糊涂就换了手机。
  • 从那个时候开始使用苹果手机,绝对算不上是最早的尝鲜一族,所以不是创新者,也不算是早期接纳者。我之前对苹果的印象是苹果电脑带来的。
  • 记得有一次负责一位国际讲者来中国的巡回演讲,他当时使用的就是苹果电脑,捣鼓好久才解决兼容性问题。从那时起,就留下了苹果产品「不方便」这样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也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