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解释一下「成见」团这个提法是怎么来的。
多年前我听到过一位营销大师偶尔提及这个词,觉得这是一个常见的营销办法,却很少听到有人讨论。我要把这个概念补充到这个课程当中来,既希望更多人开始留意并实践,也想引发更多的讨论和分享。这是第六课第二讲:构建成见团。
这第六课所要讲的内容很有意思,就是教会别人来传播我们的产品,前一讲是找到帮自己说话的人,也就是代言人,从正面帮我传播产品的真相;这一讲我们要找到说我们「坏话」的人,说出客户心中可能的疑虑,也是为了还原真相。这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还要专门找人挑刺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都说了,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这是传播的现象,不一定合乎道理,却很难改变。营销从不改变传播的规律,只是借助规律。为了说清楚这个规律,我们先说几条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自黑
有一些会说话的人喜欢自黑,称自己为「矮大紧」,「不懂球的胖子」等等,还有一档综艺节目起名叫「奇葩说」之类,意思就是一群「奇葩」在一起说。
他们真的如名字一样「丑黑」吗?自然不是,但是因为这些自黑的行为,让这些节目或者个人更容易传播,这是符合人性深层需求的,我们要好好留意。
我们会发现善于自黑的人,说的接近事实,甚至就是事实,可是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自信,甚至,自黑行为更像是他们自信的昭示。这是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互黑
在微博里遥相呼应,相互逗趣嬉笑怒骂的人,用不断黑对方的方式,实际上在让有关对方的信息传播得更远。
还有一些激烈的对抗,比如有关转基因的,小崔与方舟子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也让我们这些不知道转基因的人都平白多了好多知识;另外,还有罗永浩与王自如的辩论,远一些的如 3Q 大战,由来已久的如中西医的辩论等等。总之,这些都符合互黑的思路,只是借对方之口传播自己的观点而已。
当初,新片《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当口,导演冯小刚与王思聪的互掐引起很多人的围观。有输赢吗?恐怕是双赢吧。你看早已时过境迁,我还在这里拿这个说事,就知道这件事的传播力度了吧?
群黑
每一次新手机推出之前,铺天盖地的信息,真假莫辨。在这种时候,说「好」的人极少,还记得黑人家手机不能插在牛仔裤里,否则一坐下就弯了,还有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