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时候,读到过一句话,说一切都是目标,其余都是目标的注解。彼时,觉得这句话说的绝对了,甚至觉得说反了。目标怎么能是一切呢?实现目标的方法才是一切,不是吗?
于是不断寻找方法,积累方法,直到有一天,发现了方法的局限,才算明白这句话。 在这里和大家探讨我们第七课的最后一讲:别再痴迷方法,目标才是一切。
不要把目标与结果混淆
目标和业绩,常常被混为一谈。在此之前,很多人已经做了区分,仍然觉得似是而非。更多的人,觉得这就是文字游戏而已,完全没有必要纠缠。
我们在这里想要彻底区分两者的关系:业绩是「我」要的结果,而目标是「客户」要的结果。这样容易理解一些吗?
打个比方,业绩与目标,就像硬币的两面,不重叠,不交叉,却紧密关联。区分这个干什么用呢?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很多销售人在努力提高自己业绩时很辛苦,有时甚至觉得抓狂,想到那么高的销售指标,不知从哪儿抓起。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业绩上,我们所有的行为就变成了索取;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客户的业绩上,我们的行为就变成付出,效果可能完全不同。既然目标与业绩像硬币的两面一样密切相连,找到其中任意一个,另一个不也就找到了吗?何以见得把注意力放在目标上就更容易呢?
那是因为我们一下子有了帮手,就是获得了客户的帮助。只要我们追求目标,客户一下子就变成了我们的同盟。要达到业绩结果,我们需要向客户索要,客户凭什么给我们呢?
我们给出的理由,就是我们的目标。说到底,目标就是客户的利益。
肯定会有人怀疑:你要我照顾对方的利益,谁照顾我的利益呢?先不用反驳。要不你就试试看,如果能帮助客户达到他们的业绩,没有人会空手而归。毕竟,没有谁能在街上捡到单面的硬币。
开口直接要自己渴望的业绩结果,谁都会,因为这是本能啊,只不过会觉得心虚,会感觉不安。如果开始思考客户要什么「业绩」,视野会突然开阔起来,心里也会更加踏实,不会感觉担心。
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因为这是违反自己本能的。道理容易理解,做的时候就会忘记,又回到习惯的做法。
举个例子
有一个实际发生的例子,想借这个例子说明「目标」这个思路是如何在合作的双方发生的。
有一次,在广州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