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节 进阶:从回答到提问如何转变?(第1页)

给答案,似乎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习惯。只要我们有答案,回答简直就是内心的冲动,没有答案,反而会生出内疚之意。

「答」,也是我们日常沟通中四个最常用字的第二个,第一个字是「说」。第三第四个字,我们下面两讲分别揭晓。这一讲,我们聊聊销售人的进阶,从回答到提问的转变。这是第八课第二讲。

从说到问很难,比这个还要难的,是客户问你而不答。有人认为这就是有毛病,客户问你,不回答反而要提问,这个要怎么做得到?当客户明确无误地问你有什么事情,难道还要再问回去?这不奇怪吗?谁会这么做销售呢?

想想都好笑不是吗?人家要求你介绍一下产品,你充耳不闻,反而要向对方提问吗?可是,不然会怎么样呢?依照对方的要求如实回答了,对方的反应难道不是预料之中的销售不成吗?

我们每天面对的,有三类常见问题,通常我们会怎么应对?有没有更有效的应对呢?

第一类问题,是什么(WHAT)?

你们什么产品?

请你介绍一下自己?

请你介绍一下公司?

说说你的想法?

......

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容,回答这些问题也算天经地义。既然对方给了自己机会去介绍产品,介绍我们自己,介绍自己的想法,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广告」机会。不回答才是傻瓜,不是吗?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客户的会议室里,很多人陶醉在自己的介绍里,一长串的华丽的修辞背后,是严谨有序的数字和事实,时不时夹杂着老道的问答环节,似乎满载而归,之后却如石沉大海,忍不住跟进一下,对方说正在研究。

面试的画面也是相似的:

摆在面试官面前的是你精心准备的个人简历,错落有致的段落,大小适中的字体,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历,目不暇接的项目和业绩记录,还有峰回路转的励志故事印证上古至今的名言警句,都不像是在找工作,而是一份简短的个人传记。唯一让人纳闷的是,拥有这样简历的人,为什么还来俗世找一份工作呢?见了一面,很多人都再无消息。

这一类问题回答起来显得容易,因为都是说自己,销售人也很容易沉浸在回答当中不能自拔。风险是回答的人肚子里只有自己的答案,很少对方的「气息」,很难引起对方的注意。

有人为有效回答这一类问题支招:问问对方想听什么,于是的确会有人在「介绍」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