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课程里,我们说了做任何事都是必须要给出理由的,而且只有给出让对方能够接受的理由才算真正给了理由。
我们如何形成让对方接受的理由?
前一讲提到对方的战略,让我们给出的理由贴近对方的战略,就容易让对方接受。
问题是,客户同样的战略,形成的理由会是一样的吗?甚至,就算是一样的理由,不同的人给出去,效果会是一样的吗?上面的拜访客户的例子就是一面镜子。你想想看,对方的战略只有一个,形成的理由也只有一个吗?
不同的人给出一样的理由,效果会很好吗?如果所有人给出的理由都是一样的,而且效果不错,这不但不会是一个好消息,简直是灾难,不是吗?
如果铺天盖地的拜访,都是一样的说辞,那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画面。
- 不同的销售人之间,谁比谁更强呢?
- 竞争优势如何体现呢?看不出来了吧?
所以,给出的理由不仅仅是符合对方的战略利益,还要更加个性化。
同样的一张方子,不同的医生给,效果也会不一样,这么说是很科学的,不用怀疑。处方尚且如此,给对方理由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理由要符合使用理由的人的个性。这是个性化理由的其中一个层面。不难理解吧?
理由的个性化不只是涉及到自己的个性,还涉及到对方的个性。为了让我们的例子与实际情况结合更紧,我们举一些管理领域的一些例子。
想到管理,我们会想到一句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严格的,没有规矩自然是宽松的。可是,常常有人提这样的问题,员工收入不高时,管理应该更加严格还是更加宽松?
如果更严格,员工会想,拿你这么点钱,还要求这么高,不满意,万一都离职了怎么办?
反过来,员工拿到的收入已经很少了,管理者再不给出更多的关注,不严格要求,放任自流,导致员工的个人能力也得不到成长,这样一来,短期没有收入,长期又没有希望,员工不是更加容易离职吗?
所以,到底怎么办?
管理员工是不是需要严格,决策的依据不是对方现在的收入,而是与对方将来的收入紧密相关。凡是能够带来将来收入的选项,都是正确的选项。
当然,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