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怎么做才算是有效销售?(第1页)

如果仔细斟酌,我们会发现真正的竞争对手,其实是客户的「现状」,而有效销售就是不断打破现状的过程。打破现状,有什么路径和节奏需要把握呢?这是这一讲的主要内容,也是第四课第四讲。

客户的现状就是现有的行为习惯,除非受到某种刺激,这个习惯会维持客户的现有行为模式。很多人认为客户是挑剔的,脆弱的,易激惹的,实际上不是。我们会发现,哪怕再差的产品,客户也能忍受。

比如九十年代的 286 电脑,多慢都不嫌弃,用的时候,甚至还带着某种骄傲。还有,谁能想象当年的传呼机,有多么不方便?砖头大小的大哥大…这些在现在看来难以忍受的产品,当时很稀罕,而且并不便宜,客户在当时也是很满意的。可见产品功能和质量并不是客户满意与否的关键,比较才是关键。

情绪

比较,是推动销售进程的基本逻辑。设计客户的转变路径,就要让客户拥有相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改变客户现状的起始动作,就是不断「提醒」,即提醒客户内心觉察不到的不满意。也就是说,客户的转变是从情绪开始的。

当初电脑开机时,按下开关键之后,泡了杯咖啡回来,还没有进入工作界面;现在的电脑总共用了十几秒还有人抱怨太慢。抱怨归抱怨,客户此时还不会在行为上产生变化。

从客户的一次投诉当中,很难判断客户将掉头而去,开始使用别的产品;一次迟到,客户的确会不高兴,但是未必影响客户的决定;说好的赞助,竞争对手没有履行承诺,尽管有很好的理由,客户仍旧会生气,但他们之间的合作仍然会继续;公司高层拜访客户,不小心得罪了客户,害得销售人事后说了一堆好话,担心好久,可是销售并没有波动。

客户的这种微小的情绪上变化每天可能都会发生,作为现状的挑战者,我们需要不断提醒,直到客户开始正式思考和评估现有的选择。这个思考和评估行为的发生,会直接导致一个「决定」。

决定

客户做出决定的基本前提是没有风险,也没有利害关系上的风险。可是,任何人的任何决定都有成本。所以,要想让客户觉得没有风险,就要让客户看到完整的画面,不只是看到短期结果,还有长期结果;不只是局部利益,还有整体利益。权衡之后,客户才会真正下决心。客户的决定,是行动的前提。

行动

我们设计打破现状,当然是让客户从竞争对手的合作当中解脱出来,开始与我们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