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第一次购买之后,我们通常会有怎么样的心理状态呢?
我们先来稍微放大一下这种心理体验,比如当初花了很大的功夫,终于考进心仪的大学;再比如经历长长的爱情跑道,终于走进婚姻的殿堂,在进这些「门」之后,如果不能继续深挖,极有可能就会体验到心理上的落差。
今天是第六课第五讲:深挖,不断超越期待。这一讲之前,我分享一个身边的小事,来稍稍感觉一下这个议题的具体情境。
乐高(Lego)是怎么深挖的?
如果你在这之前从未听说过乐高,那你此刻就算知道了。如果你像我一样老早就知道乐高,也多次买过乐高,还能回忆起来第一次「接触」乐高是怎么回事吗?
我完全不记得了。隐隐约约记得,孩子们似乎都比我先知道乐高,喜欢乐高,家长自然会买,也会当作礼物送人。
当时对乐高的总体感觉,这个玩具不便宜,几十块钱买一盒子需要拼凑的东西,但是孩子喜欢动手自己拼,一玩老半天,对锻炼孩子的专注力不错。如此而已,没有太在意,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进入一个巨大的玩具世界。
这个看似偶然的接触,实际上是乐高集团背后所有努力的必然结果,他们「完成」一个个客户的第一次,而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一发不可收。
后面像个无底洞,一望无际的产品,惊讶过,惊奇过,也惊叹过,越陷越深的感觉。这不是坏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让人思考,让人联想,甚至有种激励。
不同的年龄,对应的玩具价格不同,孩子稍微大一些,一千多的乐高已经不算什么,也不稀奇。最大的发现是他们对待儿童和成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他们一句「想象力无关年龄」让无数成人毫无顾忌地痴迷其中。乐高的产品是有长期积淀的,人家 1932 年就在丹麦创立。
随着我们走进乐高世界,我们看到让人震撼的乐高大电影,乐高主题公园,与当地教育部门深度合作的乐高教育,从营销的角度看乐高的经营模式,乐高的品牌运作,以及活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各种类型的分享社区。
除此而外,乐高创意十足的内容营销,来自用户的深度参与;而复杂的一对一营销,也让人想要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他们不间断地理解各地的家长不同的参与方式,孩子的实际玩法,他们能够不断识别、追踪、记录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形成复杂的反应机制,这个机制能够对其中任何一个反馈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