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六二五七专案:2015 次列车(第1页)

为了核实老丁所讲的案件,我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当年此案在公安系统内部颇有影响,并惊动了公安部,部里批示尽快破案,称其为「特大凶杀案」,并有「作案手段诡秘残忍」的描述。只是或许因为发案地比较偏僻,这一案件的侦破过程始终不曾披露,老丁的讲述算是填补了一段刑侦史上的空白。

老丁等对遇害者尸体进行了初步勘查,结果如下 :身高约 1.57 米,年龄 20 岁,未婚,瓜子脸,从事过一定体力劳动,但从手指上有笔茧来看,也有一定文化程度。死于碾轧撞击,因遗体破坏严重,难以进行进一步检验。

判断死者未婚是根据其被害时为初次性行为确定,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未做分泌物提取,当然也不可能像今天一样做基因方面的鉴定了。这种缺陷是当时公安工作的先天不足。

老丁说,但这不是可以随便造成错案的理由。

根据勘查结果,侦查人员结合当地民兵进行了排查,但附近的村民及两侧车站均无人见过这样的女性。

20 世纪 60 年代破案讲究依靠群众,但依靠群众也有依靠群众的问题,案子还没有眉目呢,附近群众中「苏联特务搞暗杀」「女梅花党来铁力接头」等传说已经不胫而走,而且极有想象力。

别以为这样的谣言完全是捕风捉影,当地最后一个正儿八经的国民党地下组织是在 1966 年才破获的,此前居然一直有活动,搞得从哈尔滨到佳木斯的警察十分郁闷。

反正是没有什么有用的线索,谣言倒是传得欢实……想来老丁当时颇为郁闷。

终于还是有比较积极的消息传来了——到第二天中午,绥化机务段传来消息,经过核查,发现遇害者应该是被前一天夜间发车的 2015 次列车撞击而死的。

不是此前清查过所有列车了吗?

的确如此,这列 2015 次列车经检查车头也没有任何撞击痕迹。这是机修工在进行例行维护的时候,发现其第 7 节和第 8 节车厢下的车轮上喷溅有血迹和人体组织,才意识到此车可能是肇事车辆。

车头没撞着人,列车中部的车厢却把人轧死,这是怎么回事儿?

警察们做了分析,首先可能是列车奔驰而过的时候,遇害者从路基下面冲上来扑进车底或被人抛到车下,这种疯狂的自杀或杀人方式不是没有,可多半会形成死者撞上车厢被反弹回来的后果,能这样成功地被轧成几段的可能性很小。老丁说,杂技团的演员也许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