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猎手居然打赢了铁道兵,我最初有些不信。
要知道部队毕竟是经历过现代军队正规训练的,他们是职业军人,不应该输给业余选手。况且铁道兵不仅仅会修路,这个兵种脱胎于战斗部队,他们当年还有护路任务,编有一个装甲列车纵队,战斗力很强。老侯他们在大兴安岭的建设属于 505 工程,505 工程的政治部主任徐诚之便是亲手判处座山雕死刑的剿匪英雄,这支部队的军事素质相当高。而且,老侯他们的枪法可不是打靶子练出来的。施工的地方常常人少动物多,为了自卫走哪儿都带着枪,工作艰苦,为防偷听敌台连收音机都没有,铁道兵的生活有些枯燥。于是打猎便是他们改变这种枯燥生活的一大手段。那时候也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大家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不强。当时别的部队服役期都是 3 年,唯独铁道兵是 5 年,铁道兵部队的几名老长官王震、吕正操都是善于带兵的沙场老将,知道部下们确实不容易,这些事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居多。这样一来,铁道兵们打活物的机会便比较多。对这种行猎生涯老侯有回忆,有一次,他认识的一个参谋在山上找蘑菇,碰上个狗熊和他抢,对峙之中老侯和另一名战士赶到,一阵混战之后三人乱枪打死狗熊,四只熊掌一只送北京总部(行话称「兵部」),一只送师部,另外两只加上熊肉,部队专门请了厨子来料理,吃得一营尽欢。
干吗还要送熊掌给兵部和师部呢?关键还在于民族政策问题。他们施工的地区是鄂伦春族聚居区,鄂伦春族以熊为图腾,所以此前老侯他们见到狗熊谁也不敢打,怕犯纪律。曾有一次 13 团吴团长带干部到额木尔河支流勘查遇到熊,虽然十分危险,但大家都不敢开枪,大眼瞪小眼一直瞪到狗熊消失。
这一次虽然是有危险自卫,但毕竟打死了熊,会不会挨批评呢?这两只熊掌便是大家的探雷器。结果上级部门没有反应,大家才算放了心。
等到退役以后才知道,鄂伦春人虽然把熊当图腾,但他们自己也猎熊,只是打完猎要唱歌请熊原谅而已。得知这一情况,大家面面相觑。
这样经常摸枪而且军事素质好的官兵,竟然会输给鄂伦春猎人?
几年前曾经在内蒙呼伦贝尔盟采访奇峻山老书记的故事,这个大青山骑兵纵队出身的老盟长和好搭档杨达赖政委的故事,曾让我荡气回肠。采访时在当地还交下了几个好朋友,于是便向人打听铁道兵和鄂伦春人比枪法的事。
一问之下还真有人记得这回事儿。呼盟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