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赵明茵全身心投入了发明创造中。
做黑板,造粉笔,制练字用的沙框……说起来容易,真正动起手来,才发现困难重重。
就说做粉笔吧,赵明茵记得主要原料是烧石膏和石灰石,但具体比例她也不知道啊,只好慢慢试,幸好原料都不贵,石灰石是刷墙的原料,石膏也常见,在南方经常用来点豆腐。
模具则用的竹子,最初是用的一整根竹管,将配置好的液体原料倒进去,待它凝固定型后,破开竹子,把粉笔取出来,没办法,粉笔会粘在竹管上,不破开取不出。
后来赵明茵想了个法子,一开始就将竹管破成两半,浇铸时用绳子捆起来,不让溶液漏出,这才有效避免了不断砍竹子的问题。
另外两样比较顺利,他们逃荒的队伍里有个姓王的木匠,手艺很不错,在赵明茵的解释下,顺利将东西做了出来。
至于黑板擦……原谅她,村里连只长毛的动物都没,做不出来,就用粗布毛巾擦吧,擦不干净打湿了再擦。
这期间,赵明茵将九九乘法表默了出来,又花了两头天时间教会了张大郎阿拉伯数字,繁体字肯定是要学的,可对小孩子来讲,算术什么的,还是阿拉伯数字最靠谱啊!
做完这些后,赵明茵便正式开始了她的古代上学生涯。
华元街,盛家私塾。
冬日的太阳懒懒地挂在天边,院里的柿子树早落光了叶子,只剩下橙红的柿子挂满枝头,沉甸甸坠着,像一只小小的灯笼。
屋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一道藏青色的身影靠在窗边,脑袋随众人的节奏一起摇晃着,眼睛却早就闭起,嘴巴也不动,显然已打起了瞌睡。
渐渐的,读书声停了,他身旁的少年听到外面的脚步声,赶紧把人叫醒,「明哥儿,醒醒,夫子来了。」
赵明茵睁开眼,下意识擦了擦嘴角,懵了一会儿才道,「下学了?」
王竞有些无奈地看了她一眼,低声道,「还没,不过应该快了,夫子正从小班那边过来。」
果然,话刚说完,一个年过六旬的老者便从门口进来了,他手上拿着戒尺和书卷,扫视了一下屋内,没发现异样,这才点点头,布置了功课。
待他一走,屋里的安静顿时一扫而空,学子们纷纷收起笔墨纸砚,彼此笑闹着出了屋子。
赵明茵也快速收好了书包,站起来,揉着因久坐而酸麻的腿,抱怨道,「还是咱们自己家舒服,一直跪坐可真受不了,腿麻死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