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渴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而有的人始终求而不得呢?在能力与才华之外,有一种不成熟的身心状态在潜意识中束缚着我们,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就是「受害者心理」。
比如:
朋友无意中给你开了一句玩笑,你就觉得对方是在鄙视你,感到很难过。
另一半不小心忽略了你一次,你就觉得对方不是很爱你,为此很伤心。
路上跟别人对视了一眼,看到对方的眼神露出不屑,就认为对方看不起自己。
这些就是「受害者」心理,简而言之,就是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别人并没有伤害我们的想法或者行为,但是却被当事人过分解读,认为自己被亏欠、被辜负。认为自己在生活里处处遭受着不公平对待,而自己对此根本无力控制。
在这个视角之下想问题,会认为自己很可怜,觉得这个对不起自己,那个在欺负自己,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反对你,每个人都对你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困境与被伤害的感觉里。
甚至是谈到人生,只怪父母;谈到家庭,只怪丈夫;谈到工作,只怪领导或同事;谈到贫穷,只怪社会……
这些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受害者心理」在作祟。长此下去,对我们的情绪和身心都不利。其实这些都是自己臆想出来的,不要总是认为别人在针对我们。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有的伙伴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客户一个不接电话就开始各种联想,「是不是看不起我呀」「是不是对我不满意呢」「是不是要拒绝我了」等等等等,想各种对自己不利的原因,越想越觉得自己很受伤,越想越失落。
结果呢?客户之后电话打回来,解释说「刚刚有事,不方便听电话」或者「刚刚没听到电话响」。你瞧瞧,自己想多了不是,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我只能说太功利!想自己太多!为什么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多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一下问题呢?是我们的沟通不到位,还是我们哪些方面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可?还是客户发生了什么事情?先不要忙着责备别人或者自怨自艾。
下面,我们来聊聊如何破解「受害者心理」,我有几点建议:
1.学会自信,肯定自己的价值
很多人之所以对于外界的信息过分敏感,过分解读,往往是源于内心的自卑感。内心自卑的人,很容易在乎别人的看法,害怕自己的行为惹到别人不高兴。
而一个对自身价值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