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发刊词】背诗不如欣赏诗,学诗不如感受诗

2013 年春天,我开设了一个每周一课,带着身边的一些小朋友们欣赏诗歌。小朋友的主要是幼儿园至小学阶段的:固定成员有多多(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悦悦(小学二年级,小学三年级);不固定成员,依依(小学二年级,小学三年级),小蒂头(小学五年级),天予,天抒(小学一年级),至简(小学一年级)等等,凡是想来听的,都可以来。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时间就这么流淌,美好也一直延续着。我们在每个周末,一起读诗,一起想像诗歌的画面,一起做游戏唱歌画画。其实,我们欣赏诗歌,不是为了简单的背诵,不是为了认识更多的字,也不是为了分析某种意义。而是为了真正的审美,为了语言的美好,为了想象的美好,为了与诗歌相通的绘画与音乐等的一切美好。

我们一直在强调传统文化,但却一直在应试的语境中强调传统文化。于是,所有的文本,都变成了刻板的分段、提炼中心思想、揭示意义,而我们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慢慢被磨灭了。这其实,不是孩子们的错。

在这一年里,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孩子,其实那么聪慧、那么美好,她们就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中最美好的一切,她们就是自然,她们本身,就是诗。她们的语言,那么丰富;她们的画,那么可爱;她们的心灵,直接与天地文字相通。

所以,我把我讲的课和孩子们说的话都记录了下来。我希望妈妈们也可以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在每一个美好的日子(节日),带着孩子欣赏大自然,欣赏文字。并且自己来创造、来想象。

再来说说我的课,我的「诗歌」,选的范围很广泛,不只是唐诗哦。从先秦到明清,好的诗都可以了解。所以你们可能会认识好多陌生的诗人,吟诵好多新鲜的好句子;也不只是诗歌,相关的词、散文、儿歌甚至戏剧,都会选上去,共同阐释每一个美美的主题。

为了方便妈妈们和孩子一起读诗,我把每段选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注释注音,妈妈们不需要再去另外查找资料了;而每段选文我都附上了翻译,翻译力求准确优美,文学是美的,翻译当然也要唯美哦。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