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清明节我们做什么:《清明》(杜牧 王禹偁)(第1页)

老师:是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过节方式。我们来看一下不同的人是怎么过清明的。我们先来看一下杜牧怎么过节,我们来读一下他的《清明》诗。(一起读)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老师:我先来描述一下诗歌,清明时节,细雨缠绵不尽。行人外出扫墓,又逢此天气,更加伤情烦闷。行走于雨中,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将手遥遥一指,就在远处那开满杏花的小村子里。读完这首诗歌,你觉得杜牧过清明节的心情好吗?为什么呢?

多多:因为下雨了,而且要纪念死去的人。

老师:对。清明的时候细雨儿缠缠绵绵,下个没完。本来天气就很恼人了。又是上坟祭祖、思念先人的时候,所以大家心情都不太好。这个时候特别想要排遣一下,寻找一种慰藉,而很多人喜欢借酒浇愁,于是行走在细雨中的行人,就问一个牧童,对了,什么叫牧童啊?

多多:就是放牛的人。

老师:对,就是放牧牛羊的孩子。问牧童什么地方可以喝酒,这个时候,雨丝茫茫、四顾茫茫,其实什么也看不清楚,牧童呢,就远远地指了一下,说在那个方向,有个杏花村,有酒,有安歇之处。牧童遥指,意思就是很远,其实不能够直接看见。但是就这么一指,会给人什么感觉啊?

多多说:明亮的感觉。

老师:对,就这么一指,尽管雨还在下,心情还惆怅,那个杏花村还很远很远,但是心中一下子就升起了希望,有一种温暖明亮的感觉。杏花村,可能是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子;可能村子的名字就叫杏花村;可能是一个有酒家的村子,也可能就是一个酒家,不管怎样,就这么一指,杏花村成了中国人心中最美、最温暖、最慰藉人心的地方,一直到现在。对了多多,清明节,既是一个祭祀死者的时间,又是一个播种的日子,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吗?

多多:妈妈,播下种子就会有花开,就像种下了人一样。

老师:对,说得太好了,祭祀死去的人,而播下新生命,这就是生生不息。

多多:对,死了又活了,不会死的,不断有孩子替代你。

老师:对,人类就是这样,多多,人类就是怎样?

多多:就是循环的,你死了,他来了。

老师:有人清明节赏花踏青,但有人可不这样。我们看看宋代的王禹偁怎么过,我们先一起读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