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简.奥斯汀:爱做梦的女人,也可以抒写不平凡的人生(下)(第1页)

这是一份可能会改变你人生的礼物,让我们在优秀女性的故事中找到勇气和力量。这里是生如夏花当代女性成长必修课,

简·奥斯汀的性格比较接近谁呢?就像她这个小说《劝导》当中的安妮有着超乎时代的这种清醒,如果让简·奥斯汀只为结婚而结婚,她做不到,而爱情从来对她都是奢侈品,可遇不可求。

在小说《爱玛》当中,当哈瑞利特和爱玛谈论到婚姻的问题时,爱玛就明确地表明了自己没有一般女人要求结婚的动机,财富我不需要,职业我不需要地位我也不需要。并且她清醒地知道,单身女子之所以受人轻视,并非因为单身而是因为贫困。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的女性就有这样的一个意识,现代社会也是这样的,我们看我的前半生,很多人都说剧情非常的玛丽苏,是为什么?因为在简·奥斯汀逝世的 200 年之后,在现代社会当中,我们的很多女性依然还需要一个男人,像天使一般的降临到她的生活当中,来帮助她成长,或者是带她脱离贫困的深渊。

其实这个观点非常的古老,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几百年前女性们都在奉行的一种婚姻价值观。但是其实在简·奥斯汀的小说当中,她通过爱玛的角色就告诉大家,18 世纪的英国女性她需要独立,这反映了奥斯汀真实的内心,只可惜奥斯汀她本身就是一个贫困的单身女性,选择单身有一定程度上就是意味着选择贫困,何况奥斯汀她其实对支配社会运转的规则,包括对女性的命运是清楚至极,她完全可以选择复述和舒适的环境。

但她仍然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写作,坚持自己喜欢的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这就说明简·奥斯汀本人生活很难说得上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田园式生活,反而她是在一种不被认可的重压之下,显示出了这种坚强这种优雅。

大家都知道,简·奥斯汀其实是英年早逝,42 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在生命的最后 11 年里,生活动荡得简·奥斯汀,越来越发现和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奈,所以曾经在她作品当中所出现的一些天真烂漫的调侃和嘲讽,慢慢的就变成了对生命的沉重思考。

在 1817 年 7 月 18 号,不到 42 岁的简·奥斯汀患病去世,在奥斯汀弥留之际,当姐姐问她说到底她要什么的时候,她轻轻地说,我什么都不想要,除了死亡,简·奥斯汀就这样安静地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几步永世流传的小说,以及婚姻和爱情这一永恒的文学主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