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李银河:活着的每一刻都要取悦自己(下)(第1页)

这是一份可能会改变你人生的礼物,让我们在优秀女性的故事中找到勇气和力量。这里是生如夏花,当代女性成长必修课。

大多数人认识李银河是因为她学术上的一个重点的研究,就是同性恋。在 1989 年归国之后不久,李银河就开始研究同性恋,几乎算是国内首批研究这个群体的社会学家。社会学关注的常态,并不是特例或戏剧性的事件。李银河老师研究的问题都是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比如说同性恋。哪怕按照最保守的比例,社会中 4% 的人口为同性恋,放在中国来算,也有 6000 万这样巨大的数量,抵得上一个法国人口。我们不能抹杀 6000 万人的声音,装作什么都听不到。这不是一个严肃的社会学家的所作所为。

很多人会好奇李银河为什么想着研究同性恋、虐恋、丁克、村落女性,这样一些非常小众的课题。李银河曾经在自传里这样解释道,她说这只是源于她对生活充满好奇,受不了枯燥。但在我看来,我觉得李银河是一个从来都在讲真话的人。

1978 年她刚去国务院研究室,并和好友林春合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要大大发扬民主,大大加强法制,成为轰动一时的言论。从那时起,她就以敢言敢为的形象闯入了公众的视野。

李银河曾经自谦道,她的文章和言论没有结束之处,她只是为时代发声而已。正像福柯所言,作者消亡,话语的发生只因时代需要。哪怕到了现在的 2017 年,民主、法治、自由、理想等等,仍是我们孜孜追求的宝物。我们的时代还需要像李银河这样的人,因为我们需要他们发出声音。

我相信很多朋友听到我讲到李银河的故事,可能会去百度看一下李银河老师她的真容,其实她是一个圆脸,个子不高,而且据很多的朋友反映,说她平常生活当中说话是一字一顿,总是若有所思、深思熟虑的感觉。而且讲完自己的部分之后就静静的坐在一边,无论是谁开口,她的眼神总留在他身上,脸上还挂着浅笑。非常典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文静、安静。在很多人看来她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而且看上去就像一个早起浇花买菜,白天扫地做饭,晚上给孙子们讲睡前故事的这样一个非常平凡的老太太。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张安详的外表之下,会有这样激情澎湃的内心。用鲁迅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李银河曾在山西沁县当知青时,就这样在日记当中写到。她说,我是一个充满了热情却不能燃烧的人,好像一个有很多能量的燃烧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