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可能会改变你人生的礼物,让我们在优秀女性的故事中找到勇气和力量。 这里是生如夏花当代女性成长必修课。
1930 年在朋友的建议之下,董竹君创办了群益沙管厂,生意刚开始总是磕磕碰碰,没有起色,后来在丈夫的老朋友戴季陶的资助下,经历了千辛万苦,工厂才开始正常运转。可不料战火炸毁了刚有起色的工厂,元气大伤,原来的股东也不愿再投资她,为了工厂她到处找人投资,结果被人骗得血本无归。疲惫不堪的她带着家徒四壁和面黄肌瘦,饥肠辘辘的女儿们,一贯刚强的她在街头失声痛哭,这一次让她钱财散尽,但即便如此,董竹君依然没有放弃。
在 1935 年 35 岁的她在朋友的建议之下,又重整旗鼓在上海法租界开了一家小餐馆,锦江川菜馆,锦江的标志是疏疏落落的蓝色竹叶花纹,正如董竹君的名字一样,正直、柔韧而有力量。
创办之初很多朋友笑她,还有一次董竹君把饭店烧好的碗,磁碟寄样品给友人看,其中一位说瓷白质量也不错,式样大方疏疏落落的蓝色竹叶花纹更是雅致出色,哪像餐馆用具,可惜上面有锦江两字,否则三个月后拿回家去使用倒是蛮好的。这些冷嘲热讽并没有打消董竹君的热情,她不服输,事在人为,我不相信会有那么难。
为了做出地道的川菜,董竹君不惜千里迢迢写信到四川,找当年曾在夏家做饭的大厨,虽然店面不大,但还是要设计的精致优雅,给客人舒服的环境,并已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来调教店里的服务员。她曾在店门口写了这样一块牌匾,君若满意请告诉朋友,君若不满请告诉我。也因此这家餐馆成为了上海独树一帜的文明餐厅,随着锦江的生意越来越好,董竹君并没有固步自封,她开始了新的打算。
根据杜月笙的建议,她在饭馆的后院开了锦江茶市,环境优雅,布置考究,为了帮助更多的女性独立和不受欺凌,她专门招聘女服务员倒茶时工作,后来这一举动成为了上海大包小包的风云人物,董竹君终于成功了,赚了钱也赢得了她想要的尊重。后来她年过花甲,接受过一次央视的采访。
记者问:「在那个年代为什么想要做这样的决定?」她说:「我想要女性独立,首先经济要独立,经济不独立就别想独立,我永远不向无理取闹,低头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
董竹君的故事告诉我们,与其说她不屈服于命运的设定,还不如说她气场太过强大,命运都不知道该如何摆布她了。鲁迅说:「造化常为庸人设计,真的猛士,敢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