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节 西蒙娜?德?波伏娃: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思想的女人(下)(第1页)

这是一份可能会改变你人生的礼物,让我们在优秀女性的故事中找到勇气和力量。这里是生如夏花当代女性成长必修课。

萨特的身边其实并不缺少女人,从青年到老年,从天真无邪的女学生到女人味十足的演员,萨特都能够一一照单全收,并且将自己的艳遇一项波伏娃汇报。

而波伏娃同样也不寂寞,在美国讲学的时候,她就跟一个非常年轻的作家阿格林相爱,在 44 岁的时候又跟一个 25 岁的研究哲学的年轻人郎曼资在一起,而且萨特和波伏娃经常会把他们交往的情人聚到一起吃饭或者是出游,被很多人称为情爱三重奏或者是爱情四角恋。

但是即便萨特一生当中遇到过那么多女人,但是一旦让他在情人与波伏娃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一定会选择波伏娃,无论他怎么在外边玩,无论他怎样,无论他经历了什么,最后他都会回到波伏娃的身边。

大家会非常的好奇,到底是什么让波伏娃和萨特之间拥有着这种牢不可摧不离不弃的感情?我一直在好奇这件事情,后来读了传记之后,我发现除了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波伏娃在感情当中保持自己的独立与主动权,她善于管理萨特,波伏娃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早在学生时代她就已经投身女权运动,主张妇女有权选择生育的时间或者是拒绝生育。那个时候她就认为流产不应该是违法行为,身体是自己的,在自己身体里的一切又和别人有什么关系呢?

万万没有想到 25 年之后,她用自己墓志铭般的名言,我们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天变成的,动摇了社会的根基。在 1914 年波伏娃的《第二性》在法国出版,波伏娃就在书中进一步解释,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命运是男人硬安在他们头上的,是用来限制他们自由的。

而这一观点已经公布,就像炸弹一样轰动了整个社会,巴黎的很多报纸就用了头版头条来评论这一观点,他们说一个女人号召女人们追求自由,她向读者提出了所有当代女性为之焦虑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比如说生活上的自由、流产、卖淫、结婚、离婚、无痛、分娩等等,这本书被尊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也是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被认为是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基石,也因此在梵蒂冈直接就被列为禁书,而女性主义者却把它奉为圣经。

那波伏娃也因为这样一本书,从一个大学教授变成了一个能够改变女性命运的女权斗士和文化偶像。1952 年《第二性》被翻译成英文,出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