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爱要常觉亏欠,客要一味款待(第1页)

多年以前, 在丽江古城有家客栈, 手写着这样的对联: 「爱要常觉亏欠  客要一味款待」, 每每想起这句话, 我就发现自己爱心的亏欠。

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我会在地铁给人让座, 我会给乞丐施舍, 我还会给他人捐款, 甚至看到遥远的异国他乡有人受苦受难, 我也会心酸难过。

年少时读卢梭的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我深深地折服。 我在想这是一个多么敏感的人啊, 看到人类受苦, 居然会流出伤心的泪水。

我与卢梭心有戚戚然。

每当我想到自己是一个如此有爱心的人, 我就很开心。

那时, 我觉得自己的爱心植根于内心的良善。

我把自己的善心追溯到我的童年。

似乎, 从小我就有这样一颗善心。 小的时候, 我收养过流浪猫, 还曾经邀请乞丐来家里喝水吃饭, 这一度让我父母非常生气。

后来, 我的小猫被父母赶走了, 因为它把一只啃过的老鼠放在我的床上。 很长一段时间, 我都在埋怨我的父母, 因为我觉得小猫可能想把好东西和主人分享。

后来, 我也不再邀请陌生人来家里做客, 因为父母告诉我会有拐卖小孩的坏人。

随着年岁的渐长, 读的书慢慢地多了, 才发现我所敬仰的卢梭只爱抽象的人类, 根本不爱具体的人。

卢梭和女仆长期同居后结婚, 后者为他生了五个孩子, 卢梭把他们都送往了孤儿院。 他在 《忏悔录》 中为自己辩护, 说他忙着爱人类, 以至于没有时间来关心自己的孩子。

《悲惨世界》 中抛弃芳汀母女的多罗米埃也曾经引用卢梭的高论, 为自己始乱终弃的行为辩解。 所以, 这是为什么詹姆斯·斯蒂芬在 《自由·平等·博爱》 一书中说 「我在读卢梭的 《忏悔录》 时发现, 几乎很少有文学作品能像他对人类表达的爱那样让人恶心」。①

仔细想想, 其实我和卢梭一样, 爱抽象的人类胜过于具体的人。

因为抽象的人类如此可爱, 而具体的人如此麻烦。

想象中的人类越可爱, 越是觉得身边之人乏味恶心。

对抽象的人类的爱是无须付出代价的, 但对具体的人的爱则总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 真正的爱一定要是付出代价的, 牺牲越大, 爱心也就越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