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心怀永恒,活在当下(第1页)

世间万物, 唯有人有时间概念。 只有人会庆祝新年, 总结过往; 只有人会发出感慨, 时间到哪儿去了呢? 也只有人会悲叹, 人生短暂, 譬如朝露, 转眼成空, 我们便如飞而去。

时间是什么?

据说有人曾问奥古斯丁这个问题。

奥古斯丁回答道: 「你不问我, 我本来知道它是什么; 你问我, 我倒觉得茫然了。」

迄今为止, 人类对于时间大致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时间是循环的, 它是一个封闭的环形, 一圈一圈, 周而复始, 无始无终。 在这样一种时间概念中, 没有什么时刻特别, 时间永远都是一样的。 对于时间, 无所谓珍惜与浪费, 时间如环无端, 历史没有意义。 跳出时间的闭路循环, 人生方有大的解脱。 这种对时间的态度在相当程度上是冷漠甚至充满敌意的, 在某种意义上它完全消解了时间这个概念。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时间是线性的, 有始有终。 因此, 时间的意义是非凡的, 有许多特定的时间点都具有特定的意义, 历史并不是虚无的。

当人们庆祝新年, 显然受到的是第二种时间观念的影响。

在这种时间观念中, 有两个时间点对于每个个体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是作为终点的永恒, 二是作为现在的当下。

现在是触及永恒的那一瞬间, 在永恒的视野中, 我们才能明白每个当下的意义之所在。 用奥古斯丁的话来说, 过去是通过记忆而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将来则是通过已经存在而能看见的东西预言得到的。 因此, 「说时间分过去、 现在和将来三类是不确当的。 或许说, 时间分过去的现在、 现在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三类, 比较确当」。 而这三种 「现在」, 都要经过我们当下的意识。

换言之, 只有聚焦于永恒, 现在才具有存在的意义。

但是, 永恒这个概念是人的理性很难理解的, 许多人因为它的不可理解, 所以抛弃了永恒这个概念, 以至于 「被永远流放在时间里」 (海德格尔语), 时间没有指向的目标, 人也就失去了当下存在的意义。 虚无感如荒原的野草在每个人的心中蔓延,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当人们抛弃了永恒, 但又希望获得现在存在的意义, 于是就创造了未来这个概念。 但未来只是永恒的赝品, 它依然指向无尽的虚空, 因此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