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纪与帝王
1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史记》的《项羽本纪》里,记录的一首歌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是这样的: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呵豪气足以盖世,时机不对呵骏马也不疾驰。骏马也不疾驰呵这可怎么办,虞姬呵虞姬呵我该把你怎么办!
项羽大家都知道,就是秦朝灭亡以后,和刘邦拼死争夺天下的那个「楚霸王」。「骓」是他所骑宝马的名号;「虞」就是虞姬,是项羽的随军红颜知己。上面这首歌,是项羽被刘邦逼得穷途末路,围困在一个叫垓下的地方,四面楚歌,唱出的一曲绝望之歌。因为这首歌,「霸王别姬」成了中国历史上久已闻名的一个成语。
今天我们重读《项羽本纪》,会发现那几乎就是一个中国成语俗语故事集。

项羽像(左),虞姬像(右).晚笑堂竹庄画传.三册.清.上官周撰
当项羽还是个愣头青的时候,是见过来江南巡视的秦始皇的。他的直觉竟是:「彼可取而代也!」——「取而代之」的成语,就由此而来。
项羽起兵后,作为反秦急先锋,最著名的战役,是巨鹿之战。这一战,给当时诸侯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项羽以无比的勇气,在漳河边「破釜沉舟」,击败秦军。「破釜沉舟」,如今也是个人人熟知的成语了。
到了中学课本里都选入的「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自是各位再熟悉不过的成语了。不过也许您没留意,那个「劳苦功高」,可不是「文革」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座山雕的创造,而是鸿门宴最紧张的时刻,壮士樊哙夸赞主人刘邦时的用词。
鸿门宴之后的项羽,率兵挺进秦朝首都咸阳,杀人放火,骄傲得都要上天了。杀完了,烧完了,他就想回南方老家了,这时说的名言,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