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里的众生相
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说:「天下热热闹闹,都是冲着赢利而来;天下叫叫嚷嚷,都是冲着赢利而去。」
这段话出自《史记》七十列传的倒数第二篇《货殖列传》,那是专门写做生意的商人的。由于《史记》的最后一篇(也就是七十列传的末篇)是《太史公自序》,而《太史公自序》我们之前介绍过,其实是司马迁的自叙传加全书各篇的提要目录,所以这篇《货殖列传》,其实是《史记》叙述既往历史的最后一章。
司马迁在叙述他身外的大历史的最后,要专辟一章,为追逐赢利的商人们写传记,这是为什么呢?
这还得回过头来,先说说《史记》的「列传」这一体。
「传」的本义,是供人转换车马的驿站(在这个意义上它应该念作 chuán)。因为古代驿站的功能,是迅速传递公文与消息,所以这个「传」字的含义,后来就被逐渐引申,其中应用最持久的一个引申义,就是特指一种专门记载历史事件尤其是个人事迹的文体——传记。
在史书中专设「列传」一体,用来记录古今人事,是司马迁的创举。「传」而又加个「列」字,意思是被排列在一起的传记,而《史记》五体中,列传多达七十篇,占全书比重超过一半,可见司马迁的意识里,已经有这样一种自觉,就是历史不单是事件的时间性推移,也包括了作为事件主体的个人的作用,而且这个人,还不是个别的存在,而是一群一群地出现的。
那么,长长的历史,芸芸的众生,这七十列传的主体,是如何选出来的呢?
《太史公自序》对此有一个扼要的解释,就是:
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
「扶义俶傥」中的「扶义」就是为人仗义,「俶傥」则是卓异不凡。「不令己失时」,直译的意思,是不让自己失去时机,言下之意,就是能抓住机遇。这样加上那个相对容易理解的「立功名于天下」,司马迁对于七十列传的入选标准,大致应该是:第一,为人仗义、品格卓越不凡;第二,如果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能以一己或一方的作为,在现实世界里留下并不虚妄的名声,那也是可以考虑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