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阳明学?谁是王阳明?
《传习录》何以是儒家经典?
距离今年正好五百年的 1518 年,有一本书在江西刊刻出版,书名叫作《传习录》。我们的这堂课正好可以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纪念,纪念《传习录》问世五百周年。《传习录》的「传习」两字,典故出自《论语》「传不习乎」,意思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传授和学习。
《传习录》是一部王阳明跟学生探讨哲学问题的语录,有点儿像今天的课堂讲录。它的编撰和刊刻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518 年出版的只是上卷,包括上中下三卷的整部《传习录》的刊刻完成则要等到 1550 年前后。整部书的篇幅并不长,共八万多字,按照条目来计算,一共是三百四十二条。
不管怎么说,1518 年,这部书的第一次出版是一件值得纪念的思想史事件,因为它标志着阳明学的思想正式问世,向世人正式宣告了阳明学的诞生。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部书逐渐成为阳明心学的思想经典,不仅如此,现在更成为儒家文化的一部传世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可以让人传颂不已、回味无穷、引发后人思索甚至重新解释的论著,可以从中获取思想智慧,例如儒家经典中的《论语》《大学》《中庸》等。人们或许会问:为什么五百年前的一本书在今天还有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呢?其实,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产生了无数的经典,《传习录》只是儒学思想史上的一部经典,它是阳明学的思想宝库,我们今天阅读它,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思想的营养,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何谓阳明学?谁是王阳明?
《传习录》的作者是王阳明,王阳明的思想,我们习惯上称为「阳明学」。王阳明生于十六世纪初,浙江余姚人,本名王守仁,自号阳明山人,因此后人称他的思想学说为「阳明学」。
但是「阳明学」的称呼有点儿特别,用一个人的号来命名思想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并不多见。所以有人说阳明学这个词是舶来品,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日本进口的。这是因为十九世纪末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阳明学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还创造出了一个神话般的传说。据说日本近代明治维新的成功,就是拜阳明学之赐,当时流亡到日本的梁启超、孙中山等革命志士或改良派知识人,几乎都深信不疑。
不过,最近经过学界的深入研究,这个「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