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第1页)

自然与本真的守护

尊重个体性

前面我们说到,庄子特别强调要从天地自然的高远境界来观照世间万物,但庄子并不因此而忽略万物各自的特性,他的「齐物」观念其实非常肯定万物各自存在的理由,不能相互贬低,相互否定,这不就是对于个体的尊重吗?

《庄子》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说南海的帝王倏和北海的帝王忽——二者都是形容时光飞逝的词——经常到中央之地的帝王浑沌所在的地方相会。浑沌对他们很好,倏和忽就打算报答浑沌的恩情,商量说:「人都有七窍来看、听、饮食、呼吸,只有浑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开七窍吧。」于是他们每天给浑沌凿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倏、忽二位给浑沌「日凿一窍」,看来确实是出于好心,但他们似乎不懂世间万物缤纷多彩的道理,而以「人皆有七窍」的一般状况来要求所有人,不顾万物各自的品性,将单一面貌强加于人。本来浑沌虽然眉毛胡子一把抓,显得很是怪异,不过他在自己的状态里活得好好的,他不是还很好地招待了倏、忽二位吗?要抹去他的个性,就是置其于死地。

《庄子》一再讲到这一点,书里还有一个故事:鲁国城郊飞来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国君很高兴,就毕恭毕敬将海鸟迎进太庙,演奏《九韶》这样庄严的音乐取悦它,奉上美酒和牛羊供它吃喝,每天如此。那海鸟如何呢?目光迷离,神色忧郁,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庄子》说这是「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指出这是以养人的方式养鸟,而不是以养鸟的方式养鸟。「以鸟养养鸟」,就是尊重不同于我的其他个体的特性。

芦滩钓艇图.元.吴镇.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渔隐」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遁世理想之一,历史上多有人作渔隐诗、渔隐图。从历代的渔隐图中,几乎都可读出《庄子·渔父》中「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的志趣

朴素与本真

由对世间万物不同特性的肯定和尊重更进一步,便是要保存万物各自的本真,或者说本来面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