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内外的血统论
1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果要挑选《史记》里为中国底层民众熟悉的名言,这句反问,毫无疑问,在必选之列。
这是因为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大陆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里,出自《史记·陈涉世家》的一个片段,一直是必选的。
旷野,暴雨,大泽乡。一群被秦王朝统一征用去外地戍守的苦力,因道路不通,被困在了这里。估摸着,肯定不能按时赶到目的地了。而按照秦朝的法律,不能按时赶到,就得死。陈胜和吴广,这两位河南老乡,就合计着,逃跑也是死,造反也是死,不如打个恢复楚国的旗号,造反吧。
陈胜脑子好,会说话,就由他给各位穷兄弟们分析形势,作思想动员报告。他说了不少,其中最打动人心的,就是这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种、没种,不是现代汉语里的好汉、孬种的意思,而是指是否天生就是贵族坯子。
顺便说一下,古人的名字中,名和字是两回事,按礼貌,叫人不能直呼其名,应当称字,所以司马迁取的篇名里,用的是陈胜的字,称之为陈涉。
不过从古到今,对于司马迁为农民出身的陈胜写传记,并将之列入《史记》中专门记录世家大族功业的三十世家,争议不断。
最激进的,是说司马迁,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怎么可以表彰叛乱不成的逃犯呢!像唐代大史学家刘知幾,就对「起自群盗」也就是从强盗窝里出来的陈胜,竟能在《史记》的「世家」里占一席之地,很不以为然。认为像陈胜那样的,是典型的「无世可传」、「无家可宅」,意思是那人既没有世系可以传承下来,也没有家可以待着,凭什么可以进世家?「无家可宅」的这个「宅」字,用得最有意思,也最传神,因为它和现在我们常说的「宅男」的「宅」,是同一个字,也是同样的意思。
中庸一点的,是说司马迁先生,你可以写陈胜,但把这么个没有背景的农民,和家世显赫的世家大族放在同一层次上,是不是欠考虑啊。像唐代给《史记》作注,写了《史记索隐》的司马贞,就隔空建议他的本家前辈:应该把《陈涉世家》降格为列传。
到了我们这一代,最熟悉的评价,则是司马迁同志和革命群众心连心,两千年前就把农民起义领袖写进了正史,那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啊。
其实,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