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一板一眼画故事(第1页)

图中的这件作品

[图 2]

体现了一种延续了近千年的艺术审美。画面主体那位身穿黑色僧袍的人名叫圣方济各,他的身世不凡,我们暂且不表,先讲画面。圣方济各像是一张本不属于画面的图片,被从别的什么地方剪下来,贴在画面上一样。无论是他的表情还是体态,都显得颇为僵硬。至于他身后的两位天使,则画得看起来更为「敷衍」,两个天使几乎如出一辙,就连摆出的姿势都一模一样。以今天人的常识来看,与其说这是一种曾经被人欣赏的艺术,倒不如说这件作品画坏了,更容易让人信服。

[图 2] 博纳文图拉·贝林吉耶里(Bonaventura Berlinghieri)

《圣方济各祭坛画》(Saint Francis Altarpiece)局部

1235 年,木板蛋彩,约 152.5 厘米 ×91.5 厘米 ×15.2 厘米,圣方济各教堂,佩夏

这也恰恰是我们今人在理解这样的作品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之所以说理解,是因为这样的作品在当初被创作出来的时候,并不是被用来欣赏的。无论是委托人还是艺术家,都没有指望能够用这样呆板的风格实现「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对他们而言,让画面看起来肃穆、规整、清楚才是重要的。要理解这样的艺术品存在的价值,我们就要大致了解一下画中人到底是怎么个来路才行。

画中这位圣方济各,在天主教内部是一位名号极为响亮的人物,2013 年就任的教皇的圣号方济各,便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圣人前辈。在方济各之前,信仰天主的修道士们大多将自己封闭在修道院内,专注于自身的祈祷和修行,较少和外人来往。为了维持这种专注的生活方式,他们依靠世俗间的香火钱来支撑日常开销,但时间久了,聚沙成塔,有些香火旺盛的修道院悄悄积累了大额财富,并使得内部的修士们开始过上奢侈的生活。

方济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切。他主张修士应当追随基督十二使徒,去云游布道、积德行善,并且,这个行为应该出自内心的虔诚信仰,而不是为了聚敛财富,这是他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