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画布上的真性情(第1页)

帕多瓦市位于意大利北部,距离水城威尼斯只有 30 分钟火车的车程。这座城市中有一座礼拜堂,因为是帕多瓦的银行家斯克罗韦尼(Scrovegni)家族私用的,故而被称为斯克罗韦尼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

[图 3]

。乔托在这个礼拜堂的墙壁上,留下了他最为后世称赞的一系列作品——总计 38 幅的「基督救赎」主题创作。整个礼拜堂的建筑内饰和画面风格极为协调,以至于有学者怀疑,这座礼拜堂或许是直接由乔托本人设计的

[4]

[图 3] 斯克罗韦尼礼拜堂内景

这 38 件画作被规划为三组,依照耶稣一生的时间顺序从高到低排列。最上面一排主要讲圣母马利亚及其父母的事迹,中间一排是耶稣的成长和传道,最下面一排则是最动人心魄的情景:耶稣的受难、复活以及最后的审判。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如果要从整个系列中选出一幅最能体现他毕生艺术成就的作品,那无疑是《哀悼基督》

[图 4]

[图 4] 乔托,《哀悼基督》(The Lamentation)

1305—1306 年,湿壁画,200 厘米 ×200 厘米,斯克罗韦尼礼拜堂,帕多瓦

在我们前面提到的几件乔托及前人的代表作中,绘画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就是认真仔细地展示委托人想透过画面传达的信息,而不是让人欣赏绘画本身。早在公元 6 世纪末期,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便曾向神职人员开示,务必要让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