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没顶的大教堂(第1页)

布鲁内莱斯基心中惦记的,是佛罗伦萨新建的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圆顶工程。这座大教堂于 1296 年奠基,在设计之初,便立志将其建成有史以来最为宏伟的大教堂。佛罗伦萨人也是说到做到,他们为这个大教堂做出了宏伟的构思,甚至为其改动了城市的规划。大教堂用地周围的建筑大多遭到拆除,居民被迁走,大教堂的墙体也逐层搭建起来。尽管大教堂的设计者阿诺尔福·迪·坎比奥(Arnolfo di Cambio)在教堂动工后不久便去世了,但后续的石匠仍依照他留下来的模型继续修建。等到墙体修建得八九不离十,工人们终于要面对这个在设计之初就没能解决的问题:如此巨大的建筑,垒墙不难,可如何封顶呢?虽然设计者留下了圆顶的模型,但在地面上搭建一个几米大的模型,和在高空中垒出一个直径几十米的巨大圆顶,在执行上的难度完全是天壤之别。

这个问题在今天的人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如果当初没想明白,怎么就敢开工呢?但在中世纪,一座大教堂的兴建时常动辄百年,当下想不出办法,但技术毕竟在发展,所谓「届时自有后来人」,随着未来技术的进步,一定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便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在没有可执行方案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大教堂的建设,但一直到了开工六十多年后,该给大教堂封顶的时候,大家还是没有办法

[图 2]

。更糟糕的是,当初坎比奥做的模型自行垮塌了。对正在动工的建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兆头,这意味着就算大家真有办法按照模型搭建出了圆顶,也不一定能够屹立不倒。坎比奥的后人们必须重新动脑筋,先把圆顶该建成什么样想明白,然后才是如何建出来的事儿。

[图 2] 在建中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示意图

给出部分解决方案的是石匠聂里·迪·菲奥拉万蒂(Neri di Fioravante),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只提到他带领的建筑团队给出了一种「理论上圆顶建成这样就不会塌」的思路,那就是模仿已经建成的佛罗伦萨洗礼堂,为整个大教堂建造两层圆顶。其中内部的一层圆顶负责承重,并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