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弗洛林对任何一个参赛者来说都不是一笔小钱。组委会很快就收到了 12 份方案。让他们头疼的是,大多数方案都要用到一种名叫「拱鹰架」
[图 3]
的辅助设备,而早在聂里提出构想的时候,当年的组委会就发现拱鹰架并不适用于这个项目。所谓拱鹰架,是一种在搭建圆顶的过程中用到的木质框架,它的样子像是半个车轮,可以将尚未被灰泥固定的石块支撑起来。等石块干燥之后,将其拆掉即可。这的确是建造圆顶的常规办法,但套用在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案例上,就变得困难重重:首先,要制造能撑起大教堂圆顶的拱鹰架,需要总计 700 棵优质树木,这些树木不会自己跑到大教堂的工地来,而是需要大量人工,先锯再运,非常麻烦;其次,何时拆掉拱鹰架也是问题。如果拆早了,灰泥还没干燥,圆顶就不牢固。如果拆晚了,在这个过程中拱鹰架就可能被圆顶压弯,导致圆顶的形状不对。总而言之,使用拱鹰架来建造,看起来循规蹈矩,其实风险很大。另一个方案则更像是不是办法的办法:该方案建议在大教堂内部堆起一个和圆顶一样高的土丘,让大教堂暂时变成「实心」,如此便能撑住圆顶。但这个办法不但狼狈,拆土堆还是个大问题。组委会有人挖苦道,假如不得不用这个办法,那干脆在堆土的时候便在土里埋上金币,等要挖土的时候,贪婪的市民便会自愿相助。
[12]

[图 3] 搭建拱顶所用拱鹰架示意图
在所有方案中,只有一个方案既不需要搭建拱鹰架,也不需要堆土,但这个方案写得较为简单,没有具体的执行办法。这份提案的作者,正是布鲁内莱斯基。他的名号,可没法给这份提案增添多少可信度。组委会的人可能还记得布鲁内莱斯基在十几年前如何因其火暴脾气而将洗礼堂青铜门的委托拱手让人,而此时的他已逾不惑之年,外貌看来又矮又胖,还谢顶。至于成就,除了像变戏法一样的「透视法则」,他并没搞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