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藏于乌菲兹美术馆的《圣母子与两天使》
[图 2]
很可能是利皮在遇到卢克蕾西亚之后所作的,画中圣母,便很可能是卢克蕾西亚本人。即便先不谈利皮在绘画技法上的独特创造,单从整体面貌上来说,这件作品也远较安杰利科修士的作品来得更为「赏心悦目」。画面中双掌合十的圣母端坐在一个华丽的扶手椅上,圣母右侧有两名小天使,将耶稣托在圣母身旁。这幅画所表达的题材,正是契马布埃、乔托等人均画过的「升座圣母」。利皮创作这幅画的时间,距离乔托创作同一题材的作品过去了大约 150 年,而在今天同时展陈这两件作品的乌菲兹美术馆中,仅仅是从 2 号厅走到 8 号厅的距离。

[图 2] 菲利波·利皮,《圣母子与两天使》(Madonna and Child with Two Angels)
约 1465 年,木板蛋彩,93 厘米 ×62.5 厘米,乌菲兹美术馆,佛罗伦萨
具体说来,这件作品体现出四个亮点。这些特质并非每一点都是利皮独有的创新,但它们均体现了为何利皮是将文艺复兴的早期和全盛期衔接起来的关键人物。
第一,圣母的体态、姿势和神情都和马萨乔的作品《圣母子》
[图 3]
有相似之处,但作品整体的完成度,要远远高于这位前人。第二,或许是由于眼前担任模特的正是自己心上人的缘故,利皮毫不掩饰画中圣母的优雅和美貌。这位妙龄圣母生得一副甜美的面庞,皮肤也可谓水嫩细腻。不仅如此,就连圣母头上的光环,也已被淡化成了隐约可见的金线。圣母庄严的神性被空前地弱化了。和圣母一同被世俗化的,还有画面右下角托举着耶稣的小天使。艺术史学家在比较后认为,利皮正是将自己的儿子,日后也成为画家的菲力皮诺的脸,画在了天使身上。小天使看着画面外的我们,构成我们和画面两个空间彼此沟通的桥梁。因此,这幅宗教性质的圣母子像,在明眼人看来,其实就是利皮家庭内部的「母子图」,而观众所在的位置,恰恰便处在画家、丈夫兼父亲的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