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创作于 1475 年的作品,是长期在事业上受到美第奇家族关照的放贷人加斯帕尔·德尔·拉玛(Guaspare del Lama)的委托,作品原本安放在新圣母大殿(Santa Maria Novella)中的加斯帕尔家族礼拜堂内的祭坛上。画中的人物面貌各具特征,通过将其和同时代其他人物的肖像相比较,学者发现画中有五名美第奇家族成员。位于画面正中,右手捧起耶稣左脚的老人,被广泛认为画的是科西莫。16 世纪的瓦萨里认为这是已知的科西莫肖像中,画得最像、最自然的一个。三博士中的另外两位,也就是画面下方正中披红袍和穿白袍的两人,则分别被画成了科西莫的两个儿子:皮埃罗和乔瓦尼。至于孙辈的洛伦佐和朱利亚诺,很可能是科西莫左边侧身向右站的戴帽青年,以及乔瓦尼右上方侧身向左站的黑衣青年。除了美第奇家族的成员,还有较多学者认为,画面最右侧身穿黄袍,望向观众的青年,是波提切利的自画像,右侧人群中的另一个面向观众的白发老者是委托创作这幅画的金主加斯帕尔。
[18]
这里要指出,在这幅画创作出来的那年,画面中最容易辨认的三位美第奇家族成员——也就是三博士——均已去世,此时执掌家族的,是孙辈的洛伦佐。把一幅画有众多美第奇家族成员的画作安置于自家礼拜堂内,寓意也正在于向美第奇家族表示,赚到钱的自己在祈祷之时依旧「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心意。
当然,画面中的人物并不是整幅画唯一值得提及的要素。除了体现出波提切利和美第奇家族的联系,这幅画同时也是波提切利艺术生涯早期阶段集大成之作。作为当时脍炙人口的题材,《三博士来拜》被许多艺术家演绎过,其中便包括前一章里提到的利皮和安杰利科修士合作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幅作品是按照祭坛画的标准创作的,祭坛画是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代的众多画种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这种摆放在祭坛后面的画作既要表现宗教情境,且对画面的复杂度、精细度均有较高要求,另外往往还会有像这幅画一样,将现实中的人物融入情节的特殊需求。一旦艺术家成功完成祭坛画的委托,便意味着他足以胜任当时的任何一类绘画工作。
在创作《三博士来拜》时,波提切利已经放开手脚,不但完成了绘画任务,还开始在样式上进行自己的创新。利皮和安杰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