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节 巨人(第1页)

和前面两位大师的作品相比,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图 5]

最直观的不同就是其巨大的尺寸。它要比前面三件作品摞在一起还要高。在对大卫的刻画上,这件作品和多纳泰罗的那件青铜《大卫》相似,均选择了全裸的造型,其中米开朗琪罗的版本甚至连鞋、靴都没有。不同之处在于,米开朗琪罗雕刻的大卫的年龄看起来是几件作品中最大的,体格也发育得较为成熟。他的体格健美匀称,发达的肌肉让人联想起古希腊雕塑家雕刻的运动员,乃至不可战胜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但也不会夸张到让人把他和歌利亚那样的巨汉联系起来。他的肢体比例协调,仍然带有大卫所应具有的英俊美感。米开朗琪罗选择了一个和前人不同的角度,他并没有将大卫展示为一个胜利者,而是摆出蓄势待发的姿势,随时准备着迎击前方来势汹汹的敌人。这样的大卫,传达出一种动静结合的魅力,他既是沉静的,也是蓬勃的。


[图 5] 米开朗琪罗,《大卫》

1501—1504 年,大理石,高 517 厘米,学院美术馆,佛罗伦萨

这件作品最初安置于市政厅前的广场上,象征着佛罗伦萨的管理者将像大卫一样,勇敢地守护它,公正地治理它。这一象征意义,和米开朗琪罗之前的艺术家一脉相承,但米开朗琪罗所作的大卫像,和之前的艺术家所作的大卫像相比,本质区别在于它所承载的价值是独立存在的。即使今天的观众不去将作品和文艺复兴时代的背景相联系,也能从中感受到堂堂正正的英雄气概。倘若问人觉得这样的雕塑象征了什么样的精神,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更接近于强盛、正义、崇高,等等。换句话说,欣赏这件大卫像,关键不在于考据他是否忠实于原著,而在于他超越文本的精神。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圣经》中明明将大卫描述成一个不具武功,全凭上帝的意志获胜的新兵,但在米开朗琪罗手中的大卫却看起来像是仅凭武力也可同歌利亚一战的勇者。米开朗琪罗关注的重点,不是雕像是否会让人仅仅联想到大卫,而是借题发挥,用大卫这一形象来雕刻一个承载着诸多美好精神价值的人,这尊《大卫》正是文艺复兴进入到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