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托列托之所以能够在有限的收入之下实现如此巨幅的作品,既和他当时的处境有关,也是因为他采用了一种和提香完全不同的绘画技法。提香为了让画作拥有厚重而复杂的色彩,需要用半透明的油画颜料多次叠加,就以他在《阿韦罗尔迪三联画》
[图 2]
中所描绘的阿韦罗尔迪主教(Altobello Averoldi)的黑色斗篷为例,它包括了九个涂层,所使用的颜色包括了铅白、朱砂、灯黑、蓝铜矿和某种蓝紫色混合物等等。对丁托列托来说,这样奢侈的画法是不切实际的。他既用不起这样多而昂贵的材料,也没有时间去一层层地反复描绘。正如教堂请他来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一样,他对绘画技法本身,也做了「退而求其次」的折中处理。在他手下,无论尺幅大小,总共只画三遍:第一遍,用调和过的棕色颜料为整幅画打底,确定整幅画的色调;第二遍,用白色颜料在棕色底色上勾勒出对象的轮廓草图;第三遍,在深色底和白画稿的基础上,将整幅画画完。这种经他发扬光大的高效画法,如果对应提香的「厚涂法」取名的话,就该称为「快涂法」(prestezza)。

[图 2] 提香,《阿韦罗尔迪三联画》(Averoldi Polyptych)局部
1520—1522 年,木板油彩,278 厘米 ×252 厘米,切尔索的圣纳扎罗教堂,布雷西亚
虽然从严谨的层次上去分析,他的画总共分成三个颜料层次,但他在起稿之后实际的作画过程只有一遍。后世的学者经过科学分析发现,丁托列托所使用的棕色底色的颜料构成极其复杂多变,似乎底色的安排并非出于艺术的考量,而是基于物尽其用的原则,将手头现有的颜料七拼八凑的结果。对丁托列托来说,反正这块棕色最后只是作为画面的阴影和底色存在,这种画面上的配角,既不值得用上好的颜色,也不值得他花心思推敲。倘若有人嫌他不讲究,在指责他之前也会扪心自问:以丁托列托收的这点儿钱,还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丁托列托不但一遍将画完成,而且这仅有的一遍工夫,也并没有精雕细琢。他很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