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节 我行我素的挑战者(第1页)

威尼斯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城市,消息传得很快。对于丁托列托的情况,提香也是清楚的。此时的丁托列托,虽然自己打出了一片天地,后世的学者也常将他比作提香最有竞争力的对手,但就那个时代来说,这个比喻并不准确。首先,由于缺乏前辈的提携,白手起家的丁托列托一直没能进入威尼斯的贵族圈子,虽然他为后世留下了为数不少的肖像绘画作品,但倘若细究画中人物的身世,则少有大富大贵的人家。相对而言,提香的交际圈子不但直达威尼斯高层,甚至遍及欧洲各地,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西班牙的腓力二世等,他们均把提香视为座上宾。他们为提香介绍的客户非富即贵,这使得提香可以相对自如地为那些真正愿意花大价钱收藏艺术的客户服务。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漫步在欧洲各大小国家的皇宫和行宫时,常常会发现其中收藏有提香为该国首脑绘制的肖像。

其次,丁托列托的绘画手法纯属自学,虽然别具一格,但终究和当时提香所引领的主流审美有着一定的差距。即便考虑到他所收取的费用要比提香少得多,但他的作品也并非次次让客户满意。至于他的「快涂法」,更是引起了威尼斯主流美术圈的质疑。一些人认为,丁托列托的这种潦草的画风,容易误导那些不了解威尼斯画派的外行,让他们误以为威尼斯艺术只是这等货色。这既有损于威尼斯艺术的形象,同时丁托列托开出的超低价格也不会对绘画市场带来多么健康的影响。在持这种观点的人中,影响力最大的是一位名叫彼得罗·阿瑞提诺(Pietro Aretino)的作家,他可以算是 16 世纪的「名记」——倘若那个时候有这个说法的话。凭借犀利的笔头功夫,他影响着威尼斯上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审美品位。在他看来,自己的好友提香笔下的精致而成熟的画风,才是威尼斯艺术发展的方向。

面对舆论的质疑,丁托列托选择了一种和自己的画法同样不拘一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大英百科全书》1911 年版第 26 卷的丁托列托词条下,记录了一条逸闻:丁托列托曾经为阿瑞提诺绘制肖像,当后者摆好姿势之后,丁托列托突然从他的袍子下面抽出了一把匕首。正当阿瑞提诺以为自己终于要为之前的批评付出代价的时候,丁托列托却平静地说:「别动,我在量你的比例。」这则故事在广为流传的过程中衍生出多个版本,在其中的一些版本中,丁托列托从袍子下面掏出的不是匕首,而是一把手枪。但它所传达的信息都是清楚的:「在你下次张嘴之前,最好想清楚了再说。」这个听起来颇为符合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