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埃波罗来说,和他之前的威尼斯同行们相比,最为遗憾的一点,可能就是他所处的时代已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余晖。几乎没有其他同时代的意大利艺术家能够在作品的规模和地位上和他相比,而这也让他的存在备显寂寞。从贝里尼一家到委罗内塞,威尼斯艺术家们在艺术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多有相互启发和促进,乔瓦尼就曾汲取了乔尔乔内描绘风景时的新技巧。和师承有序的佛罗伦萨相比,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更像是一群共同探索艺术奥秘的伙伴,而提埃波罗则几乎只能独自前行。即便有交流和借鉴,也是在和科隆纳这样的艺术家进行跨领域合作。
提埃波罗和更早期的意大利大师的另外一个不同在于,提埃波罗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发挥绘画的装饰功能上,而非以画载道。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画只为那些有资格站在宫殿现场欣赏他作品的贵族服务。1762 年 3 月 20 日,《新威尼斯公报》报道了提埃波罗将远赴马德里为皇宫创作的消息。撰写报道的记者援引了一段提埃波罗的话,成为迄今已知的唯一一份提埃波罗艺术宣言:「画家应以创作伟大作品为目标,这种作品,可以获得高贵而富有的人的赏识,因为是他们——而不是其他那些买不起画的人——决定了艺术家的命运。因此,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必须是崇高的、史诗的、完美的。」
[49]
提埃波罗所贯彻的清晰而直接的艺术主张,为他带来了遍及欧洲各地的巨大荣耀和财富。然而,就在提埃波罗于 1770 年去世仅仅十几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很快遍及欧洲大陆。尽管威尼斯试图在随后的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但这一切都随着时年 26 岁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拿破仑对威尼斯共和国的宣战而化为泡影。1797 年 5 月 12 日,即接到宣战书 12 天后,威尼斯共和国议会做出了无条件投降的决定,有着 1100 年历史的威尼斯共和国宣告灭亡。不久之后,佛罗伦萨所在的托斯卡纳地区也落入拿破仑治下的法国手中。一盘散沙的意大利,距离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还有一段漫长而血腥的征程。而提埃波罗所代表的这种奢侈华丽的艺术风格,却因为与大时代的步伐相悖,和威尼斯共和国一同走到了命运的终点,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