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6 世纪 30 年代的威尼斯,倘若一个立志学画之人想要有稳定的工作,基本上只有一个选择——去提香的工作室做一名学徒,出师之后给这位大师当助手。那时的提香刚及不惑之年,正是创作才华和精力俱佳的时候。因此,当威尼斯染匠乔瓦尼发现自己的儿子雅各布从小喜欢在墙上涂涂抹抹的时候,带着 15 岁左右的他去提香那里拜师学艺,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我们至今也不清楚,雅各布在提香的工作室里究竟做了什么事,致使提香在这位年轻人拜师入门十天之后,就将他送回了家中。后世的人几经推测,无外乎两种可能:其一,雅各布一上手,便展现出绝佳的才华,令提香心生警惕,生怕亲手培育出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其二,雅各布生性桀骜不驯,很难与同门师兄弟或师父相处。从事后的发展往回推演,可能这两种情况都存在。
被提香辞退的雅各布拜师无门,只得自学。而比无师自通更难的,是如何在提香的艺术帝国之外,打开一条门路。更何况,他的家里并非大富大贵,没有无穷的时间和金钱供他挥霍。比起在艺术风格上另立门户,挣钱糊口才是更现实的问题。
于是,在威尼斯著名的里亚托桥上,多了一个叫卖自己画作的年轻人。人们记不得他叫什么,只知道他是个染匠的孩子,于是就称他为丁托列托(Tintore 在意大利语中是染匠的意思)。丁托列托初学乍练,几乎什么工作都接。他既在桥上给过往的行人画像,也承接室内装修和家具装饰的工作。只要用画笔可以挣到钱,就来者不拒。最极端的情况是,在客户仅仅是对他的画艺表示出兴趣,甚至还没有明确委托他创作之时,他就已经把作品画好,试图让磨不开面子的客户就此买下来。既然自己没有什么名气,画技也不一定让人信得过,那至少就勤快一点儿吧。这种因生计窘迫所带来的躁动,伴随着丁托列托的整个人生。
当时会愿意委托丁托列托进行创作的组织,大体是一些小型会堂或教堂,他们往往无力支付提香大师高昂的费用。威尼斯的花园圣马利亚教堂,在当时就属于这种情况。他们需要装饰的墙壁面积很大,但是预算却较为有限。性价比较高的丁托列托,就成了教堂「不妨一试」的选择。丁托列托为教堂绘制了多件巨幅作品,其中尺幅较小的《圣母登上圣殿台阶》(Presentation of Mary in the Temple)也超过 4 米见方,主祈祷室两面墙壁上的《崇拜金牛犊》(Idolatry of Golden C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