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1360 年,安德烈亚·达·皮萨诺(Andrea da Pisano)便经乔托举荐,在纺织品行会(Arte di Calimala)的委托下为佛罗伦萨洗礼堂铸造了第一对大门。羊毛加工是佛罗伦萨最赚钱的制造业之一,这使得该行会在赞助艺术上也出手阔绰。那次委托非常成功,这促使城市的政府机关——执政团(Signoria)——和纺织品行会决定在 1401 年发起铸造洗礼堂第二对大门的竞赛。所有参赛者要围绕《圣经》中「以撒献祭」的主题创作。依据《圣经》的说法,以撒曾是亚伯拉罕唯一的儿子,在以撒出生一段时间后,上帝要考验亚伯拉罕,便让他将挚爱的独子献祭给自己。当亚伯拉罕偕同仆人和驴子,把儿子带上山,正要掏出刀杀死祭坛上的儿子时,天使突然出现,告诉亚伯拉罕,上帝已经知晓他的诚心,不用杀死他的儿子了。听罢,亚伯拉罕便捉来一只山羊,代替以撒献祭给了上帝。一方面,亚伯拉罕牺牲儿子以撒,和上帝牺牲耶稣的内涵一致,这也符合洗礼堂本身的内涵;另一方面,以撒在生命攸关之际,因亚伯拉罕心诚而得救的故事,对佛罗伦萨人而言还有着更为现实的寄托。15 世纪初的佛罗伦萨人还未从黑死病暴发中解脱出来,就又面临米兰公爵吉安·加莱亚佐·维斯孔蒂(Gian Galeazzo Visconti)的大军进攻。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公开竞赛后一年,宛如神助一般,吉安·加莱亚佐本人因米兰暴发的瘟疫病逝,苦苦坚持的佛罗伦萨人终于从围困中解脱。
说回到艺术委托。在行会提出命题后,任何一位参与竞标的艺术家,都应在一年之内完成一块高约 43 厘米、宽约 33 厘米的嵌板,接受行会委任的评委会评选。根据记载,当时共有七名艺术家参与角逐,但最终进入决赛,永久保留下样板的仅有两人,分别是时年 24 岁的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以及比他还小一岁的洛伦佐·吉贝尔蒂。这两人晋级决赛,可以说是当时的评委们能够「英雄不问出处」的绝佳体现。布鲁内莱斯基此时才取得金匠师资格三年,尚未做出任何足以打出名号的项目。金匠在今天听起来和艺术家似乎有些距离,但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有志于从事艺术职业的人能接受的最有价值的培训。无论大小圣像画、手稿、圣匣还是神器等,往往都需要用金箔来装饰,在学习这门手艺的过程中,可以兼顾绘画、镶嵌、铸造、镌刻等多门技能,无论未来准备专精珠宝、雕塑还是绘画,在这里积累的经验都不会浪费。前文曾提到韦罗基奥多才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