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名为《刚毅》的作品
[图 3]
,是让出道不久的波提切利赢得广泛好评的关键委托。这个委托的机会原本属于另一位名叫皮耶罗·德·波拉尤奥洛(Piero del Pollaiuolo)的艺术家,他曾跟随吉贝尔蒂学习金银匠手艺,参与了吉贝尔蒂负责的「天堂之门」中一些边角花饰的铸造工作。出师之后,他起初以青铜雕塑为业,但当年的佛罗伦萨时而发生战争,每逢战事来临,人们便往往需要将青铜雕像熔毁,再铸造成大炮。因此,16 世纪的文物学者艾伯提尼便建议后世的艺术家,倘若希望在青铜雕塑这门艺术上名垂千古,务必要让铜像的厚度比刀口还薄,这样才能避免作品被熔掉的命运。波拉尤奥洛便是在几度得知自己辛苦创作的雕像因战事被毁后,心灰意冷转攻绘画的。大约在 1469 年,波拉尤奥洛接到委托,为佛罗伦萨商会仲裁院(Florentine court of commerce)绘制总计七幅画作,题材是七种传统美德的拟人形象。波拉尤奥洛首先完成了名为《慈善》
[图 4]
的作品,然而,在后续的创作中,波拉尤奥洛没能按期完成作品。为了不延误工期,经人举荐,组委会决定将《刚毅》一画交由波提切利绘制,前提是波提切利必须努力让画面整体感觉接近波拉尤奥洛的样式。

[图 3] 波提切利,《刚毅》(Fortitude)
1470—1471 年,木板蛋彩,167 厘米 ×87 厘米,乌菲兹美术馆,佛罗伦萨

[图 4] 皮耶罗·德·波拉尤奥洛,《慈善》(Caritas)
1469—1470 年,木板蛋彩,167 厘米 × 88 厘米,乌菲兹美术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