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回到贝里尼一家。如果要用瓦萨里的话来形容他们,那就是「乔瓦尼胜过父亲,真蒂莱胜过他俩」。瓦萨里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和真蒂莱的这趟东方之行为他带来的声望不无关系。但在后世的学者看来,倘若把历史的机遇暂且放在一旁,单就艺术上的修为来看,弟弟乔瓦尼并不输给哥哥。就在真蒂莱踏上前往君士坦丁堡的旅程之时,乔瓦尼自己的艺术风格也在逐渐形成。
乔瓦尼的艺术生涯在早期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人:第一个是他的父亲雅各布;再一个是他的姻亲曼特尼亚;最后一个是一位叫作安东内洛·达·梅西纳(Antonello da Messina)的艺术家,是他将油画技法介绍给了乔瓦尼,并使他逐渐放弃了早年学习的蛋彩画。大约在 1480 年前后,乔瓦尼的作品《圣约伯祭坛画》受到广泛好评,标志着他跻身威尼斯一流画家之列,在这件作品中,仍然能够从构图上看出他在借鉴着曼特尼亚的构思。而要了解乔瓦尼艺术的特点,最佳代表便是《圣扎卡里亚祭坛画》
[图 5]
了。

[图 5] 乔瓦尼·贝里尼,《圣扎卡里亚祭坛画》(San Zaccaria Altar- piece)
1505 年,木板油彩(现移至画布上),500 厘米 ×236 厘米,圣扎卡里亚教堂,威尼斯
这件作品是乔瓦尼应威尼斯的本笃会圣扎卡里亚教堂之邀所作。画面正中端坐着的是圣母子,其他围绕在一旁的人物中,最左侧的是拿着福音书和去往天国的钥匙的圣彼得,他右边是手持破车轮和象征殉道者的棕榈叶的圣凯瑟琳,圣母座下是拉琴的天使,天使右边是拿着一个水晶杯和棕榈叶的圣露西,最右侧的是拿着一本书的圣哲罗姆,指代着是他最先将《圣经》全书从希伯来文翻译为拉丁文,推动了福音的传播。至于画中出现的两位殉道者为何皆为女性,则可能是教堂的要求。
初看这幅作品,或许会从中体会到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似乔托那般刻板严肃,也不似佩鲁吉诺那般甜美喜人,是一种在宗教的圣洁和俗世的悦目之间寻求平衡的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