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布鲁内莱斯基在透视法的研究上有着巨大的突破,但他的注意力却并不在绘画上,而在建筑上。因此,透视法真正带给世人观感上的震惊,并不是源自布鲁内莱斯基的作品,而是来自一个叫作马萨乔的青年人的手笔。他比布鲁内莱斯基要小 23 岁,却不及 30 岁便早夭,比布鲁内莱斯基去世的时间还早了 18 年。可就是这么一个短寿之人,却在透视法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上做出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向人们展示了绘画艺术的无限潜能。
要体会马萨乔作品的独到之处,最佳场所便是佛罗伦萨的新圣母大殿。那里有一件他创作的《圣三位一体与圣母、圣约翰及两位赞助人》
[图 4]
。倘若我们还对贝林吉耶里、契马布埃和乔托的作品有印象的话,便能从对比中感受到马萨乔在绘画能力上的巨大进步。如果说乔托画面中的立体感还是艺术家在朝着视觉感受努力的话,马萨乔的画面便几乎可以称为「幻象」了。这幅作品的尺幅和比例,完全是依照现实世界的观感设计的。依照马萨乔的构思,欣赏这幅作品的最佳角度,是距离教堂地面上方约 1.5 米的高度。在这个位置,观众便会感受到,画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真人等高,在拱门内部的人物则因为距离观众较远,而令人信服地略小一点。马萨乔彻底依照布鲁内莱斯基所总结的透视法则「精确」地画出了整幅作品,以至于今天的学者可以根据画面算出画中礼拜堂的尺寸:倘若这不是一幅画,而是真的凹进去的礼拜堂的话,那么拱顶的跨度将是 2.13 米,礼拜堂深度为 2.74 米。

[图 4] 马萨乔,《圣三位一体与圣母、圣约翰及两位赞助人》
(The Holy Trinity with the Virgin,St.John,and Two Donors)
1424—1427 年,湿壁画,667 厘米 ×317 厘米,新圣母大殿,佛罗伦萨
透视法的真正价值,是在马萨乔创作出如此「逼真」的作品后才体现出来的。它会让观众感觉到,自己和对象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都是真实的。倘若眼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