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这个犹太贩毒家族,才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始作俑者(第1页)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败北的清政府被迫将走私的进口鸦片「合法化」(改名洋药),失去最后一道约束的鸦片,在中华大地像江水决堤,一泻千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甚至连远离中央的西藏也开始有人沾染。

在大多数国人印象里,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罪魁祸首是臭名昭著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他们不仅在鸦片战争之前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更是在虎门销烟之后,游说英国政府向清政府诉诸武力。

然而这个常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历史上向中国走私鸦片最多,以及游说英国政府对清政府开战的其实是一群犹太贩毒家族,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是著名的沙逊家族。

犹太贩毒集团——两次鸦片战争的受益者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主张强硬禁烟的清代名臣林则徐曾给同时期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写过一封信,说道:「查该国距内地六七万里,而夷船争来贸易者,为获利之厚故耳。以中国之利利外夷,是夷人所获之厚利,皆从华民分去。岂有反以毒物害华民之理。即夷人未必有心为害,而贪利之极,不顾害人,试问天良安在?闻该国禁食甚严,是固明知之为害也。既不使为害于该国,则他国尚不可移害,况中国乎?」

这封信的核心思想是:「贵国与我国贸易来往,所赚得利润,都是从我国国民手上获得,你们不但感激,反而却拿鸦片毒品来祸害他们,而你们自己又禁止自己国民吸食鸦片,实在太无耻!」

然而,林则徐这套说辞并不完全准确,当时英国并没有禁止国民吸食鸦片,同样也有滥用,只不过英国人流行的是「喝」鸦片酒(鸦片酊),也就是鸦片烟膏泡酒。

曾经派使者见乾隆皇帝的英王乔治三世就是一个鸦片酒鬼,他后来的发疯跟这个嗜好有很大的关系,而后来的继任者乔治四世同样喜欢喝鸦片酒。值得一说的是,当时在欧洲街头贩卖鸦片(酊)酒的商贩以犹太人为主。

不过,当时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确实很讨厌鸦片,认为鸦片(酊)酒让英国男人失去了阳刚之气,上瘾之后个个都成了病鬼,但她也没有在法律层面禁止喝鸦片(酊)酒。

彼时的中国,抽大烟(鸦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